多彩贵州网黔西南讯 晴隆县将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编成“大课间操”,列为学校“大课间操”日常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锻炼身体、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使民族民间文化“阿妹戚托”得以传承。
“阿妹戚托”在晴隆已经有了500年以上的历史,纯属无音乐伴奏的彝族婚俗舞蹈,汉语意译为“姑娘出嫁舞”,是新婚姑娘临出嫁时,寨中及邻寨女伴纷纷踏至为新娘送行,在与新娘离别之际,表达女伴们依依难舍的心情,同时告诫新娘坐家之后,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尊重寨邻;祝福新娘与丈夫全家和睦相处、兴旺发达。
“阿妹戚托”曾跳到意大利,1956年在参加
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余艺术会演并荣获优胜奖后,曾晋京在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有着“东方踢踏舞”美誉。2007年正式列为“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李拼鳌 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