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三种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本报讯 近日,贞丰在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突出分类指导,根据各村不同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逐步探索出“三种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产城景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者相镇纳孔村、珉谷街道坡孔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生态优势,采取政府投资撬动,强化金融支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逐步完善休闲广场、乡村客栈、餐饮、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互联网、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大生态打造力度,引进乡村淘等进入纳孔村,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兴起;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旅游观光型农业大发展,目前已形成180亩花海、500亩阳光雨露蔬菜基地、500亩猕猴桃基地、120亩铁皮石斛基地、400亩车厘子基地、600亩海江生态产业示范园。组建纳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对现有资源进行管理,正积极组织开展招商活动,着力引进资金雄厚、善于策划、善于营运的团队对纳孔的旅游资源进行包装和营运,纳孔村以现有的旅游资源、土地等作为股资入股,让村集体资产变股金、村民变为股民,不断做大纳孔村村级集体经济,“者相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产城互动发展模式。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对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的村落,既抓美丽乡村建设、又抓产业发展。如在连环乡关山村平寨组,抓好106户特色民居改造的同时,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连环乡优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仅平寨组就发展砂仁种植500亩、生姜种植500亩、李子种植200亩、板栗种植300亩。
完善基础设施模式。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生存环境较差、不适宜产业发展的村落,把重点放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如鲁贡镇板怀村,该村农户主要散居在贞望公路两侧,没有相对集中连片发展的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贞丰县结合该村实际,着力在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近年来逐步安排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饮水工程等项目到该村实施,吸引农户集中连片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本报记者 黄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