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寨里春光好 —— 黔西南州安龙县打凼村企业和贫困户抱团倍增见闻录
“企业和贫困户要抱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倍增。贫困户可以利用国家扶持资金、土地入股,共同参与公司管理和经营,富余劳动力还可到公司上班。对村民开展精品水果种植和田间管理科学技术培训,让大家掌握一门致富的科学技术。同时,我们近期将向贫困户无偿提供种苗,并采取公司保底回收的方式,确保种植户利益不受损失。”在安龙县钱相街道打凼村“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共商会上,贵州省三合源公司总经理杨琼动情地说。
作为共商会当中的一员,带领打凼村乡亲脱贫是杨琼的梦想,也是企业的目标。她的想法也得到州委书记张政的点赞。
阳春三月,记者慕名前去安龙县钱相街道打凼村采访。从安龙出发,一路上油菜花香扑鼻而来,进入打凼村,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静静地沿着进村的青石板路向下延伸,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布依民居与苍劲挺拔的千年古重阳树,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
小桥流水的打凼村。许荣荣 摄
打凼村是传统的布依古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的首批村寨之一,也是我省30个“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之一,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2014年,杨琼来到打凼,跟乡亲们进行土地流转,示范种植软籽石榴200亩、无花果100亩,育有突尼斯软籽石榴苗和樱花苗200多万株。
阡陌纵横的农田中,勤劳的布依族男女正在耕耘着。52岁的布依族妇女王天春和10多名妇女在播蔬菜种,她家大女儿已经成家,老公、二女儿和儿子都在外地打工,2亩多的田地流转给公司后,自己在公司打工,每天收入60元,一个月就可赚到原来种一年田地的钱。
“她来公司早,现在已经掌握了下种、育苗、剪枝、扦插等技术,是公司里的技术骨干。”据杨琼介绍,像王天春这样在基地打工并掌握了技术的人员有10多人,相对固定人员有36人,农民季节工380人。
“是啊,过去从来没有想到,在自家土地上打工也能赚钱。等杨总这里(示范园)发展了,我就把我丈夫和儿子喊回来,在她公司里打工学技术。”王天春笑着说。
一边走,一边谈,杨琼给记者介绍着她的倍增计划。
“樱花,你们还种有樱花啊?是观赏的还是结果实的?”看到一片樱花,记者好奇心油然而生。
“这是观赏的,这种樱花是复式花瓣,比一般的好看,我们准备在这附近的两座荒山都种上樱花,这里自然条件好,后期我们准备打造以养老、养生为主,集吃、住、玩、乐一体式的休闲旅游业。”杨琼望着荒山,灿烂地笑开了。
“我们把樱花种好了,以后就申办樱花节。”村主任、共商会会长王天禹信心满满地说,“村里农家乐已发展到13家,旅馆3家,准备修建一个大停车场,修一个寨门,还有其他基础设施,县里面正在帮我们争取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我们想把旅游产业做好,把倍增计划做实。”
打凼村小广场一角。许荣荣 摄
“打凼村有“重阳文化”“孝文化”,有“三迷”,还有布依古歌、簸米谣、竹竿舞、篝火舞、舞龙、舞狮、八音坐唱等民族传统文化,还有许多神奇有趣的典故与传说,如赶山、云盘洗马、卖河契、告水状纸等等。特别是寻古探幽—‘百年古重阳树、万年化石、武术’这‘三绝’,吸引了中外游客,去年仅‘五一’假期,来这里旅游的人就超过1万。”王天禹自豪地说。
打凼村“三绝”之一--------百年古重阳树。 许荣荣 摄
共商会还对打凼村的旅游产业进行了规划。全村246户有180户进行了土地流转,包括村里目前剩下的20多户贫困户都已告别单兵作战。杨琼正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打凼村的群众发展1000亩软籽石榴种植,计划全县推广10000亩,与当地乡亲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抱团发展。计划3年建成田园观光、精品水果采摘体验、旅游休闲养老的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园区,将带动打凼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面达80%,人均单项纯收入超3000元,与乡亲们同奔产业倍增、收入倍增、整村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
作者:记者 许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