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 分类精准帮扶 让亲情覆盖孩子的心灵
张政在全州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分类精准帮扶 让亲情覆盖孩子的心灵
中国黔西南讯(记者 卢雁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9月9日上午,我州在兴义八中召开座谈会,就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听取各方意见,探索可行办法。州委书记张政强调,要分类精准帮扶,实实在在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让亲情覆盖孩子的心灵。
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陈洪宛,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陈国芳,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琼,州政府副州长李杰,州政协副主席廖星等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邀请了部分乡(镇)、村、教师代表和留守学生代表参加。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教师杨元松,安龙县招堤街道办平乐幼儿园园长黄德敏,兴仁县城南街道办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兴义社会义工联合会”会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唐留兵,兴义八中校长王文佳,兴仁县巴铃镇党委书记铁俊,先后就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工作提出建议。兴义市汇报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州教育局、州民政局等部门作了发言。
听取大家意见后,张政说,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比较受人、受全社会关注的就是我们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上至总书记、总理,再到省委书记,省长,下到社会各界,都对如何保护好这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的问题高度关切、非常关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各位老师和社会方方面面一起来座谈,从学校、老师的角度,从社会、政府的角度,从家庭、父母的角度来探讨做好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个“留守”问题。
张政说,要做好留守人员的工作,重要的是抓关键环节、关键人、关键群,特别是找准留守儿童中5%的困境儿童,采取有效措施重点管好他们的就学和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要抓普遍,用精准扶贫、入户调查的方式,把“三类留守人员”状况全面弄清楚,建好卡,立好档;要明确家庭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社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做好各项帮扶救助工作;要以“两委”+“五老”+活动室+亲情妈妈+N等平台作为阵地,到村、到每个学校都要普及留守儿童之家、少年宫两个活动室以及其它类似的亲情活动室,由远及近、由难及易,哪里远在哪里设,哪里有死角就在哪里设,盯住留守儿童中5%的困境儿童,让家长、孩子每天通过视频见面,让亲情覆盖孩子的心灵;要做到一孩一策,一家一策,行为精准、办法精准,分类精准帮扶。
张政指出,抓“三类留守人员”工作的根本,一个是产业、一个是情感。要通过产业发展把更多的人留在本乡本土,减少“三类留守人员”,特别是兴义八中要利用好混合所有制,退三进一,搞教育集团,搞教育产业,延伸八中文化,延长产业链条。要抓住亲情感情这个关键,用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通过网格化、社区化管理,把关怀救助落到实处。要发挥妇联、团委和志愿者等群团组织、公益组织的作用,努力承担社会责任。要宣传好的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形成帮助“三类留守人员”的良好氛围,树立经过自己努力奋斗、社会关爱、现在已经走向社会的留守儿童成才榜样、励志楷模,把一部分留守儿童纳入到志愿者团队,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栋梁,从另一个角度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感恩社会。要建立社会关注渠道,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集成册子或书籍,让大家关注黔西南,关注黔西南的产业发展、扶贫攻坚和民生问题,关注我们大山里的孩子挑战生命、挑战自己、积极向上的感人故事。
张政说,大事讲规划,小事讲办法,在关爱帮助留守人员的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注重抓细节;要开展适当的压力测试,第一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抚慰;要多元化鼓励、引导、培养各类人才,让孩子在多方面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变压力为成长的动力;各学校要尽快给家长和代理家长先上一堂主题班会,传递有效的监护办法;秋冬季来临,要全面清理校外住宿生,向他们嘘寒问暖,确保不要发生意外;相关部门要聘请社会顾问队伍,共同为做好帮扶留守人员工作出谋划策;要利用正在建的智慧党建网和民生特派、扶贫等系统,由相关部门把留守儿童中5%的困境儿童盯死看牢,整合多部门资源共同解决好这个大家都很关切的社会问题。
陈国芳主持座谈会并就精准落实好各项工作作出部署。
李杰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