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创新引领16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黔西南始终把就业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高位统筹,专班推进,运用“五步工作法”和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对就业扶贫工作路径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望谟县边饶镇营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韦彪,因眼部残疾找不到合适工作。今年,在望谟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组织下赴宁波利特舜电子有限公司务工,每月工资3800元。
安龙县精准扶贫户赵兴林在该县人社部门和企业的组织下参加食用菌种植培训,如今承包了2个食用菌大棚,一年收入近10万元。
从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干塘村搬迁到阿妹戚托小镇的杨光芬,通过县人社部门与企业联合举办的就业培训班后,掌握了制衣技术,在该县龙发服饰有限公司实现就业,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
如今,像韦彪、赵兴林、杨光芬这样通过就业扶贫走上脱贫致富路的贫困群众逐渐增多。据统计,1-10月,全州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3767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及脱贫33303人;新市民技能培训42483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及脱贫26175人;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70652户,劳动力人数182802人,累计实现就业70652户161930人,已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党建引领促就业脱贫
今年9月,望谟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组织22名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到浙江省余姚市特舜电气有限公司进行6个月校外社会实践学习活动。明年3月,这批贫困学子将留于特舜公司长期务工,实现走出大山就业的愿望。
今年,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深化党建引领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自抓,县委组织部部长具体抓,并由政府出资2000万元设立望谟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公司党总支,并在余姚、贵阳设立党支部,党建引领就业扶贫良性推开。
据望谟县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总经理余仁强介绍,望谟县已与全国各地30多家人力资源公司、100余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把各类企业用工、县内临聘人员纳入县人力资源公司进行劳务派遣。在浙江余姚、贵州贵阳、广东东莞等地成立了劳务协作服务站(点),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劳务输出的政治引领作用,既提高了劳务输出组织化,又保障了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望谟县就业扶贫之路就是黔西南党建引领促就业脱贫的具体体现。今年,我州组织全州2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的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围绕就业扶贫主题,开展多形式的就业招聘活动,通过送岗位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把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同步推进。
同时,成立黔西南州在甬务工人员临时党总支,下设鄞州、海曙、慈溪3个临时党支部,在宁波设立的10个劳务协作站,为在外务工人员找岗位,助创业,解决困难,保障权益。组建7000多人的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就业指导员攻坚队,聚焦目前未就业未脱贫的2.87万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进行就业指导。
活用“八要素”创新扶贫模式
“我在景地公司承包了2个大棚种食用菌,一年下来收入10万元,没活时在公司务工每个月也有4000块的工资呢!”安龙县贫困户赵兴林笑眯眯说起食用菌产业给他带来的红利。
食用菌作为安龙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大大助推了该县的脱贫攻坚事业。赵兴林所在的景地公司是安龙引进的食用菌企业之一。该公司入驻后直接或间接就业扶持贫困户1500户以上,解决就业3000人,人均月收入3500元以上。
产业促就业是安龙就业扶贫的重要路径,该县提出了食用菌产业“一包三保”发展方式,让食用菌企业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进行包保,确保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标准。目前,安龙的食用菌产业共带动了14541户64949个贫困户增收,其中入棚种植1200户4404人,入棚入企务工4500人。
安龙县围绕食用菌产业挖掘就业空间仅是黔西南“八要素”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黔西南将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科学运用在就业扶贫工作领域,科学选择就业作为脱贫重要途径,全面培训农民,大力筹措资金,完善组织方式,精准人岗相适,完善利益联结,搞好全程服务,强化基层党建,有效推动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及脱贫。
同时,出台《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家庭就业全覆盖行动方案》,以“1万名绣娘”“1万名建筑工人”“1万名农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1万名农村电商人才”“1万名各类技能人才”“五个一万”培训就业为抓手深入推进充分就业。
多渠道筹集就业培训资金1796.98万元,为组织开展好全员培训夯实经费保障。州县成立促进充分就业工作专班,并组建了7000余人的就业指导员队伍,成立县级劳务公司10个,新市民居住区劳动公司34个,乡镇(街道)劳务分公司129个,村(社区)劳务服务站(合作社)1138个,有劳务组织输出9758人。
落实“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就业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就业社区”,完善健全“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确保实现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稳定可持续就业。
“人社+教育+N”增强就业新动能
“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参加培训,学到技术,现在我就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每月的收入也挺好的。”从望谟县乐元镇董万村搬迁到义龙新区王母新市民居住区的布依族妇女岑乜浮,通过参加完政府组织的“教育+人社+N”培训后,成为社区一家民族服饰加工厂的工人,岑乜浮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十分满足。
今年以来,黔西南把全州职业院校作为全员培训主渠道,统筹协调办学资源,将人社以及行业部门的政策、资金等优势聚合起来,全面精准抓好脱贫攻坚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家庭就业全覆盖。
我州以黔西南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为龙头,带动其他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和全州30余家州内外培训机构共同抓好全员培训,整合校企合作资源,依托建筑、农村合作社、酒店、电商等78家就业实训基地,重点抓好建筑、家政、电商、护工等优势工种培训。
同时,依托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收集州内、对口帮扶城市和全州劳动力外出比较集中城市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建立黔西南州就业岗位信息库,确保劳动力及时了解就业岗位信息,着力通过就近就业、劳务输出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等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激励一方。”如今,就业创业的热潮涌动在黔西南大地,贫困群众有技能、有活干、有钱赚,对战胜贫困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