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夜间经济”释放城市新活力
傍晚,在兴义市桔山街道印象兴义特色步行街,灯火璀璨中往来人群川流不息。油炸饼、火锅等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叫卖声、歌声、喧嚣声不绝于耳……“晚上过来这边摆摊卖小吃,生意不错。”步行街上一位经营食品的摊主笑着说,晚上步行街人流量挺大,夜间经济生气勃勃。
据了解,印象兴义特色步行街是省商务厅审批的十条省级特色步行街之一,开放有240余个摊位,带动数百人就业,经营产品有各类特色小吃、创意文玩、儿童业态、百货饰品等。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黔西南州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商贸业发展的通知,积极营造消费新场景,增强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夜间经济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目前,全州共设定夜间经济相关经营场地7700个,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1.5万人以上,全州城市发展释放出新活力,有效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创业难、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
在发展夜间经济过程中,黔西南州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按照制作一本规范手册、谋划一张规划布局图等“三个一”的工作要求,全面统筹做好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夜间经济发展等服务工作,在城市重点区域打造出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功能区。
创新监管方式,着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实现占道经营规范有序、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夜间消费有效供给、市民生活方便快捷、公共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的目标。
“晚上来逛街的人多,营业额占比能达到全天的70%,为此我们把夜晚的营业时间也延长了。”义龙新区顶效街道商业街一家服装店的营业员黄丹说,每天晚上在商业街逛街的人都不少,但几乎没有出现拥挤或不文明现象,夜间经济商圈治安和文明秩序持续向好。
为把夜间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黔西南州住建、市场监管、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起相关制度,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引导各类摊贩规范经营行为。各县市对设置的划定经营区域,分区域、分类别、分摊点分别明确主要负责人、具体管理人员,并细化制定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措施,对地摊经济行为进行规范约束,有效防止随意占用马路、争夺摊位大吵大闹、卫生条件无法保证、卖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
同时,黔西南州各县市安排专项资金,对贫困户、易地搬迁户和城镇低收入人群摊位提供补助,大力扶持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城镇低收入人群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目前,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00余人、易地扶贫搬迁1000余人等实现就业。
如今,在系列配套措施和政策支持下,全州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示范区正逐步成型,夜间经济由简单的夜市发展为包含“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形式的夜间消费市场,从供给侧发力为百姓提供了更丰富更有特色的消费供给,当地市民的夜间生活也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刘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