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图文)
这年秋,日本在东北制造“9.18”事变,侵占东三省,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坚持其对外屈辱、对内惨杀政策,于1932年春任命何为湘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但因日军进逼华北,蒋认为何与日本关系素来较好,能调和日本人口味,于是命何去职北上,出任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1933年1月,日军占领热河,突破长城防线。何等表面上协助张学良阻止日军进攻,实质上是欲取而代之。3月12日,张学良辞职,何应钦继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秉承南京政府“一面抗日一面交涉”的国策,和蒋“有言抗日者杀无赦”的密令,所以,虽然集中了几十万军队,却被一二万日军击败,退到北平附近。5月31日,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
日军占领大片领土后,国民党中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在共产党的倡导和支持下,响应民众呼吁在察哈尔成立了抗日同盟军,收复了部分失地,但何却调动约15万兵力,配合日军对冯等施加压力,从内部进行分化瓦解,限令解散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宣布下野,冯军解散,对于仍坚持抗战的吉、方部队,何又令部队在日本飞机支援下进攻。吉、方寡不敌众,二人以失去自由为条件,换取全体官兵的安全和对伤病号的医治而息事。次年冬,何组织军事法庭,对民族英雄吉鸿昌进行审判后杀害。
1933年11月,冈村宁次向何等提出备忘录,要求“改善”华北局势。经多次谈判,恢复了华北与伪满洲国邮电通讯和铁路交通;1935年,日本为达到侵占华北目的,先后制造了“河北事件”和“华北5省自治”阴谋计划。6月10日,迫于东北严峻形势,何同意日军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的无理要求,将于学忠部队调离华北,撤销北平军分会党务政训机构,解散抗日团体,禁止全国反日活动;7月6日,何又被迫与梅签订《何梅协定》。
此后,何遂回南京行使军政部长之权。1936年6月,“两广事件”发生,粤桂军阀以抗日为由逼蒋下台,由于何应钦等施加压力,事件平息。9月,何以军政部长身份兼广州行营主任。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拘捕了正在西安督师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当时,何等主张打,孔祥熙、宋美龄等主张和,冯玉祥、李烈钧等国民党元老出于国家民族安危,支持主和派政治解决,一连几个昼夜争吵不休。宋美龄害怕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杀掉,一再央求何答应张、杨部分要求和平解决。可是何态度坚决,失声骂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只知道救丈夫!国家的事,你不要管!”宋美龄还从没见谁这样对她说话的,当下就哭闹起来:“你这样做,太辜负蒋先生了!”边哭边低声骂道:“以后我要你这个姓何的瞧瞧,到底是女人家懂得什么,还是你这个臭男人懂得什么!”12月14日,端纳带着宋美龄、孔祥熙的秘密使命飞抵西安,会见了蒋介石,并向蒋递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宋美龄在信中意味深长地写了一句“南京城内戏中有戏”,建议蒋下令何应钦停战。在何等的挟持下,国民党通过了“讨伐”张、杨的决定,授何负责军事,代行蒋介石的总司令职务,何一方面与日本驻华使馆及桂系、四川联系,促汪精卫回国主持大计,对人事作出内定,一方面出任讨伐总司令,调动两个集团军向西安推进,令空军轰炸张、杨部队。
18日上午,蒋鼎文由西安飞抵南京,向何应钦出示了蒋介石停战手谕。何应钦这才罢手。
“西安事变”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26日中午,蒋介石飞返南京,何应钦率员到机场欢迎,蒋介石对他特别表示亲切。次日,南京举行了20万人参加的“庆祝蒋委员长返京大会”,蒋介石又让何应钦代表自己在大会上致答谢词,这应该说是蒋给予何应钦的殊荣。事后,蒋介石在各种场合都说到,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张学良之所以礼送他回南京,都是因为何应钦的讨伐和施加军事压力的结果。这也就是说,何应钦的讨伐给了蒋介石的面子和一个很好下的台阶。在蒋回南京后,何仍留任军政部长一职。
1937年“7.7”事变发生时,何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即被蒋召回南京,商讨抗日大计,并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在讨论南京战役计划时,何等多数将领主张用20个团左右兵力,以歼日军有生力量。但蒋未采纳,结果大败,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1938年1月,何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对抗日战争作了一些努力。
1940年10月到1941年年初,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发生冲突,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何应钦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一般认为,此事件起因为此前黄桥事件,是国民政府对黄桥事件的报复行动。
滇缅作战
1943年2月7日,何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偕同史迪威等飞赴印度检阅中国远征军,3月3日返抵重庆。何此行奠定了中国军队驻印训练及远涉缅甸丛林配合英美盟军作战的基础。1944年11月20日,何担任了近14年的军政部长职务,被蒋介石的另一亲信陈诚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