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上的筑路人- 访贞丰县小屯镇水银洞村“第一书记”王勇
“驻村以来,协调相关部门打通了水银洞村4.2公里的通村路,大大改善了全村4000多人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同驻村干部付兰恩协调2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水银洞村活动室……”9月23日,在贞丰县小屯镇“第一书记”半年述职工作会上,水银洞村“第一书记”的王勇如是陈述。
今年3月,王勇被县里选派到小屯镇水银洞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后,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进组入户对这个有986户的村寨进行“遍访”,主动上门了解村民所想所需,并开始实施自己的“驻村计划”。
“要致富,先修路”
“一到雨天,就不敢出门,路实在太烂了,最希望有条干干净净的水泥路进村。”
“我们种点蔬菜啥的,只能挑出去卖,人家开车的师傅都不来村里拉。”
……
在王勇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的,全是群众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但在走访中,村民反映最强烈的是村里4.2公里长、坑坑洼洼的通村路,遇到下雨,大家很难行走。
要致富,先修路。通过走访,王勇深知,目前,必须要想方设法解决村民通路的问题,如果不把这条影响村民生活、发展“最后一公里”的路打通,全村就难以致富,自己就不配当水银洞村的“第一书记”。
于是,王勇暗下决心:要给村里落实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打通群众修路“思想关”
通过咨询,王勇了解到,水银洞村的通村路已经作为县道路交通运输局2015年要帮扶修的路,但要修这么长的一条路,只靠谁是不行的,需要村民的支持。
“王书记,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在水银洞村新修好的活动室,几个村干部追问道。王勇告诉大家,修路很简单,就是做好修路所涉及占地村民的思想工作,但这恰恰也是最难的,因为,要修一条通村路,需占村民的地。
“拆我家房子腾来修路,想得美。”
“我不傻呢,拿我家的地来修路给大家过。”
“修路是全村的事,要用我家地修路,除非给钱!”
在王勇组织的一次修路协调会上,被占地的村民怨气很大。
在同事看来,水银洞村是贞丰县的三大金矿出土地之一,王勇驻进“金山”上,群众工作一定好开展,王勇刚开始也这样认为。可他要在村里做的第一件事情,村民的思想工作成了修路的“拦路虎”。
水银洞村支部书记李勋祥说,修路的事情前几年村里也提过,但涉及占地的村民死活不同意,“去做思想工作,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开口就是大骂”,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李支书的话没有吓倒王勇,别看他只是个30岁没出头的年轻小伙,干起群众工作来却十分老练,有自己的一套法子。他认为每一个群众反映的问题,只要用心做,都是可以一一化解的。
因平时工作时间忙,每到周末,王勇对涉及修路占地的村民采取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从“将心换心”到最后与村民“心心相印”。为了修路,他多次组织村支两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开会,也正因为他认真的工作态度,打动了村民,也让村民知道修路是利于子孙后代的大事。通过他做工作后,以前情绪很大的该村大土组村民唐定江将自家地里价值1000多元的树木砍掉,还有顽龙坡组村民李云娜也将修路占到的自家猪圈房拆掉……
在王勇的努力下,水银洞村的通村路终于提上开工日程。
路通了,心敞亮了
通村路正式开工是7月28日,王勇忙完办公室的工作就急忙赶到开工现场。开工没有任何仪式,一辆挖土机已经在通村的路口作业,路的两旁,熙熙攘攘占满了村民。
王勇回忆说,开工当天,住在村西头的李大娘特意穿了一身新衣服来看修路。王勇感到奇怪,为何要穿新衣服来看修路呢?王大爷高兴地说:“村里修路是件大事,是一件喜事,必须得正式一点。”
今年64岁的王锦华老人,只要听不到挖土机的声音就会到现场去看,生怕一下子路不修了似的。“我在这个村住了大半辈子,上上下下的,我做梦都想村里有条宽敞的大路,现在好了,路修通了,我这快入土的人也能感受一下。”老人捋了一下胡子笑得合不拢嘴。
一条长4.2公里、宽5.1米的通村路已经打通了,过不了多久,一条宽敞的通村水泥路将出现在水银洞村人的面前。
路通了,村民的心也敞亮了。很多村民在心里有了打算,大家纷纷表示,都要买车,进出村方便。“感谢上级给我们派了个好书记,要不是他,我们这条路不知还要烂多久。”水银洞村大沟边组村民李国栋激动地说。
如今,王勇可是水银洞村最受欢迎的人,只要他到村里,大家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王勇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水银洞村的一份子,一个“村里人”。他说:“水银洞村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茶叶,下一步,我将动员村民种植茶叶,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作者:特约记者 肖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