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黔西南人物

爱,让留守的天空放晴

黔西南日报2015-10-17浏览

     爱,让留守的天空放晴

    —— 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元松载誉归来
 
    本报记者 罗 康
 
    开栏的话:
 
    今年教师节期间,州委在兴义八中召开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座谈会。州委书记张政要求,要分类精准帮扶,实实在在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要宣传好的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让亲情覆盖孩子的心灵。为此,本报策划了一组典型报道,开设《好人黔西南 榜样黔西南》栏目,进一步讲述黔西南的好人故事,传播黔西南的好声音。
 
    10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授奖仪式上,我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教师杨元松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这是杨元松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贵州省道德模范”,被授予“贵州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后,被国家层面授予的荣誉。
 
    这些荣誉记载了这位扎根基层、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用爱心耕耘三尺讲台,呕心沥血,15年如一日,精心呵护边远山区留守儿童成长的乡村教师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扎根山区播种爱
 
    有人说,教师这份职业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教师则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灯塔……诸如此类对教师赞美的词语,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确,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路上都离不开这些伟大的“工程师、园丁、灯塔……”对于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乡村教师这个角色更是非同寻常,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
 
    2000年7月,从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大学药剂专业毕业的杨元松,来到南盘江畔的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成为这里的一名乡村教师。
 
    地处大山深处的毛草坪,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居住着布依、苗、汉等民族,长期以来,这里的群众大多靠到沿海一带打工维持生计。
 
    杨元松发现,这里孩子和外面的孩子一样,他们天真无邪,有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不一样的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孩子们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关爱,大多数孩子家境贫寒,生活艰辛。
 
    多年来,来到毛草坪小学工作的老师因为条件艰苦,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然而,当时的杨元松却下定决心留下来,守护这里的孩子。
 
    学生家里没有米,杨元松把米送到家里去,在干旱缺水的季节,杨元松把水送到学生家……
 
    15年如一日,杨元松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坚守着这片土地,坚守着心中的那份责任。
 
    2010年5月,一个把学生的日记汇编成书,让更多的人看到山区孩子的坚强,使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想法在杨元松的脑海萌生。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花了3个月左右时间收录整理了26个留守儿童的日记,通过艰辛努力促成了《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出版。
 
    此书一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广大读者被孩子们的坚强、勇敢所打动。    为此,杨元松所在的学校随之纷纷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之后,杨元松也因此先后被评为“黔西南州30年30事30人30企评选——30风云人物”、“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最美乡村教师”;被授予“贵州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敬业奉献载誉归
 
    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杨元松荣获“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
 
    能够再次得到“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份殊荣,受到中央、省委等领导的亲自接见,在杨元松感到这一切是“受宠若惊。”
 
    10月15日,为进一步加强“好人黔西南”道德建设,深入推动全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州文明委以迎接杨元松载誉归来为契机,在安龙县召开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黔西南州道德模范座谈会。
 
    座谈中,杨元松说:“得到这么多的关心和荣誉,充分体现了各级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对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关心,这让我深受感动,无以言表。”
 
    杨元松感慨:“只要做了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我们都能够得到认可,都有机会获得荣誉。我认为,自己并不是做得最好的,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同志。”
 
    杨元松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如此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如此优待道德模范,说明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让“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流价值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中。
 
    呕心沥血育新苗
 
    随着各级媒体的纷纷报道,杨元松的模范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留守儿童的广泛关注,各项惠民政策在当地得到了更全面的落实。
 
    杨元松介绍,如今,当地农村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群众的观念也有很大的改变,对小康生活的追求更有热情和信心,发展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扎根山区从事乡村基础教育工作15年的杨元松,对山区教育现状、社会经济状况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工作,杨元松有自己的打算。
 
    杨元松认为,作为乡村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教育好下一代,还要把教育背后的一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把它同地方经济文化、历史背景等结合起来,寻找一套适合于本地区的发展,百姓乐于接受,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教育方法,“我们在积极地往这样的方向去探索、突破。”
 
    “今后,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了解,把掌握的情况当作一种资源,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把自己当作地方党委、政府的另一双眼睛,一个纽带和桥梁,把基层实情了解清楚,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反映好,这就是我们乡村教师的职责。”杨元松说。
 
    目前,杨元松除了担任二年级的语文和品德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学校的教务和教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今年,因为教育资源的整合,毛草坪小学四至六年级已经被转移到镇上开办,目前,该校只有一个学前班和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也仅有50多人,在杨元松看来,这些孩子又是新的一批需要他用爱浇灌的“新苗”。
 
    “现在有些学生不太愿意回家,想留在学校,原因是在学校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还有同学的陪伴。”杨元松所在的学校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对于未来,杨元松表示:“只要用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会一直做下去,以徳立人、以德治教,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服务山区教育事业,帮助山区孩子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
特别声明:本网(黔秀网 www.qianxiuwang.com)所刊登照片、信息内容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并署名来源)如有侵犯权益,请于作品发布后的5日内与本网联系;Email :qxnrmw@163.com ;微信:Alne7879

相关推荐

兴义市洒金办坝美小学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禁毒宣传活动(图)

兴义市洒金办坝美小学开展“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禁毒宣传活动(图)

关爱留守长子女学生 塑造积极阳光心态(图)

关爱留守长子女学生 塑造积极阳光心态(图)

兴义市丰都中心小学教职工积极参加“新安法知多少”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活动(图)

兴义市丰都中心小学教职工积极参加“新安法知多少”全国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活动(图)

图集

资讯 风情 玩遍黔西南
以上为推荐点击查看更多图集>>
广告

猜您喜欢

旅游 教育 招聘
查看更多+
广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