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光(图文)
平凡之光
陈 涌
陈继荣
地位有高低,工作无贵贱。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都是为某一项事业、某一个行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最美、最平凡的,只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看似平凡,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出照亮黑暗的光芒……
雨季的马岭老镇,朦胧在一片梦幻般飘渺的烟雨中。
浩浩荡荡的马岭河上,马别桥与古榕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默默守望、紧密相依,给宁静、古朴的小镇增添了几分岁月的沧桑。
沿马别桥溯流而上约三百米的河岸上,矗立着一座蓝顶灰墙的建筑,在葱郁的绿树环绕下显得格外挺拔,这里就是纳省河水电站,它虽坐落在马岭河岸,却是引纳省河的水流发电后再汇入马岭河,所以叫纳省河水电站。电站里整日传出的隆隆发电机声与马岭河滚滚流水声相互交融,彼此呼应,犹如奏响一曲曲柔美、婉约的华章。
走进电站,经常能看到一个个子不高,戴一副眼镜,身材敦实的忙碌身影,他就是电站站长陈继荣。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一直从事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有着十几年的水电情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光明的同时,也为自己不悔的选择绽放着人生的光芒!
学无止境
1996年,20岁的陈继荣从职业高中电器维修专业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兴义市地方电力局(现贵州省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到跑马变电站。那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陈继荣,认为变电设备和修家电都是原理相同、一脉相通,没什么难的,做起事来不免有些眼高手低、心高气傲。时日一长,细心的带班师傅便从中看出了端倪。
一天,带班师傅叫住了他,拿出一张电气二次回路图,让他按图索骥,找出电子原件在设备中的实际位置并理清二次回路走势。刚开始还信心满满的陈继荣,看着看着就不觉倒吸凉气,研究了整整一天,硬没整出个子丑寅卯来,曾经的自信在这一刻被彻底击溃。经过这件事情,陈继荣决定沉下心来,痛定思痛、不断反思,不再心浮气躁,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经过两年多的认真揣摸、虚心学习,业务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能够独挡一面,还当上了值班长,自己也成了带班师傅。
正当陈继荣在变电站干得得心应手时,2000年10月,响革水电站投入运行,需要从各变电站抽调业务娴熟的人员到水电站工作,陈继荣也就此与水电站结下了不解之缘。水电站的运行工作较之变电站而言更加复杂和繁琐,它不仅有变电部分,还有水轮发电机、调速器、励磁系统和水工建筑等多个单元部分,牵涉的专业知识更加广泛。这时的陈继荣愈发感到知识的不足,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到电大学习充电。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取得了发电厂及电力自动化专业的大专毕业证,实现了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的对接。
进入一个行业,尤其是进入一个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行业,一旦对它产生兴趣,才会觉得自己学识浅薄,知识储备不足,常常有一种危机感督促和激励自己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学习。陈继荣就是在这种精神动力的激励下,于2010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继续学习深造,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况下,用近乎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的精神刻苦自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该专业本科文凭。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又一次证明了无论起点多低,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会成功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了“天道酬勤”的精神内涵。
“非科班出身,硬整出个水电‘专家’来。”同事们经常用这种带有几分羡慕的语气调侃陈继荣。的确,对于一个学家电维修的人来说,能够把水电站设备的维护检修技能学到技艺精湛、业务娴熟,对设备故障的排查处理诊断准确、手到病除,本就实属不易,而且能够将这些故障处理写成理论性文章发表,那就更不容小觑。陈继荣经常把一些日常的设备故障处理经过总结提炼写成论文发表,先后在国家级刊物《科技与生活》和《硅谷》发表过《发电机非同期并网的危害、预防与处理》《一例励磁故障分析处理》等多篇论文,说明他坚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也是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他的技能精湛娴熟,理论功底扎实,在2014年取得了国家电力行业的工程师资格证。对于学无止境的陈继荣来说,他还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积蓄力量,向高级工程师的堡垒发起冲锋。
不辱使命
2004年6月,受公司指派,已担任响革电站站长的陈继荣到普安县官田水电站参加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刚到官田电站,就被那里的艰苦条件所“折服”。正在建设中的电站坐落在大山谷底,方圆几公里没有人家,白天酷热难耐,夜间蚊虫肆虐,但他没有打退堂鼓,甚至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投入到了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中。那段时间可谓饱受煎熬,住在简易的工棚里,日子过得枯燥无味不说,白天还得在繁重的工作中与酷暑抗衡,晚上在睡梦里与蚊虫搏斗,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硬是坚持了下来。
安装调试工作还未结束,陈继荣又受官田电站业主方委托负责招聘和培训新员工。招聘新员工倒好办,但如何培训好这些员工倒成了棘手的事情,对于新建电站,得一切从头开始。陈继荣根据电站设备情况,结合以前的实践经验,自己动手编制出《官田电站运行规程》和《官田电站设备管理制度》,以这两本“教材”为培训内容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并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电站建成投运后,为了使员工能尽快熟悉运行操作,陈继荣亲自带班,以言传身教的手把手教学方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培训,员工们都基本能够掌握操作流程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够达到这样的培训效果,对于倾注了满腔心血的陈继荣来说已是很大的安慰了!
纳灰河水电站建成投入运行后,急需大批有经验的运行值班人员。兴义市水电公司召回还没有结束官田电站培训工作的陈继荣,并指派以他为首的15名技术业务骨干到纳灰河二级电站上班。刚到电站,他就被纳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任命为二级站站长,在他的带领下很快将电站各项工作投入到正常运转中。电站虽然就坐落在烟波浩渺、风景秀丽的万峰湖畔,但整日繁琐的工作却忙得陈继荣焦头烂额、晕头转向,无暇欣赏这如画卷般美丽的湖光山色。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2008年7月,刚刚升任纳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不久的陈继荣还一把火没烧,却迎面浇来了一盆冷水,让上任不久的他接受了一次大考。这年7月的兴义,雨量充沛、河水丰盈,正是发电的好时机,可让陈继荣始料未及的是纳灰河一级电站1号机组因冷却水管爆裂,引起机组线圈烧毁,机组处于瘫痪状态,必须马上进行吊芯处理。在只有一名机组厂家技术人员到场的情况下,陈继荣立即组织电站轮休人员组成两个抢修班,在厂家技术员指导下轮班紧急抢修。这个7月可谓多事之秋,眼看1号机组在经过二十多天抢修工作即将结束时,又出现前池拦污栅一片扁铁脱落顺着压力管道冲入3号机内,导致转轮卡塞,导叶损毁,抢修立即转移到拆出3号机组转轮、对导叶叶片进行修补的工作上来。这时的陈继荣仿佛鏖战沙场的将军,当听到冲锋的号角时,又带领他人困马乏的将士奔赴另一个战场。
在一个多月的紧张抢修中,为了抢抓时间,降低损失,陈继荣始终坚守在工作现场,当看到两台机组发电运行正常后,他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这时的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回到家里整整睡了三天才恢复元气。
即将结束在纳灰河发电公司的外派工作,在业主方举行的一次答谢晚宴上,一位分管发电工作的集团公司电力总监对陈继荣到纳灰河电站以来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说到激动处,还热泪盈眶地与陈继荣紧紧拥抱,一种不舍又无奈的惜别之情溢于言表。这位总监还曾私下许诺将高薪聘请陈继荣继续留任纳灰河发电公司经理一职,但陈继荣不为所动,婉言拒绝,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原单位。
陈继荣深知只有回到自己所属的单位,心里才会有一种家的温暖和踏实的感觉,漂泊在外,既使再风光无限,也不过是一片没有根的浮萍,只能与世浮沉、随波逐流。
不计得失
结束长达八年多的外派工作,回到兴义市水电开发公司不久,公司就与纳省河发电公司达成收购意向。于是,公司又一次把这副重担交到了陈继荣肩上,让他一人先期到纳省河、木贾河电站熟悉设备情况。
2013年1月公司正式接管两个水电站以后,陈继荣被任命为纳省河电站站长兼木贾河电站负责人,对于刚接手的电站,一切都要按水电公司正规化管理标准进行,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重新理顺。那时陈继荣就长期驻守在电站,每天翻箱倒柜,埋头苦干,查找那些带着霉味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才将这些成堆的资料整理归类、装订成册。
“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丰水期能更好地安全发电,水电站的运行设备,在每年都要利用枯水期上游来水小的有利时机,进行检修维护,陈继荣不仅要提前拟定好检修计划,还参加到整个检修工作中,别看平时文质彬彬,可舞弄起扳手、起子来也是一把好手。而且还成了检修班兼职驾驶员、材料采购员,既要做好后勤保障又要坚守在检修一线,虽然身兼数职,工作量也加大了,但他仍然一丝不苟干好每项工作,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连半句抱怨的话都没有,一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倒成了他最真实、贴切的写照!
纳省河、木贾河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运行人员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陈继荣作为站长也要带一个运行班,要是谁有事就得请人代班,每遇这种情况,在他轮休时都会主动替别人代班。就在去年,一位同事亲人去世,他知道后及时赶到电站为同事值班,加上自己的正班,一上就是十来天。在电站,机组噪音大,还要熬更守夜值夜班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值上十天班,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时候,只要电站有事,特别是设备出现故障,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他本来不多的轮休时间就被占用。对于陈继荣来说,自己苦点累点没啥,最觉得亏欠和愧疚的还是家人,在爱人忙于药店生意时,自己不但帮不了半点忙,还要将八岁的女儿长时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回到自己家里与父母团聚倒成了女儿的奢望。就连今年暑假期间,陈继荣本来已答应陪女儿到贵阳参加拉丁舞比赛,却因电站临时有事,不得不让外婆陪她去参赛。对这次爽约,着实让女儿不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在她幼小的心里固执地认为爸爸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家伙”。
管理工作可谓“各有其法,因人而异”,而陈继荣无论是管理工作还是日常事务,都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不用生硬的言辞强迫别人,而是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别人,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都各司其责、尽心尽力,与他一起工作,做起事来使人自然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为电力事业奉献着青春和倾注了满腔热血的人,不计得失、功成不居,在公司每年的先进工作者评选中都将有限的名额让给一线的值班员,自己却甘愿做一片衬托红花的绿叶。
在这片机声隆隆的田野精耕细作,播下希望和汗水。陈继荣与同事们化水流为神奇,从水中托起太阳,将黑夜与光明沟通,把禁锢的力量释放。将所有的韵律都给了火树银花的夜晚,绚丽了灯火璀璨的城乡,点缀了月光般的诗句,也亮丽自己人生前行的方向。
陈继荣常说:“我们作为水电站运行管理人员,在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发好电,多发电是我们的工作职责。虽然吃点苦,受点累,但只要每当夜深人静,看到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幸福祥和的时候,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这就是一位扎根生产一线,默默坚守着电力源泉的光明使者,一句多么淳厚朴实的话语,不用深奥的道理,无需华丽的辞藻,却道出了千千万万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劳动者的肺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