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村寨“引路人” —— 记高普安县棉乡棉花村“第一书记”代时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进到村子里的第一天,代时勇心里就揣着一个良好的愿望:让群众真正的富起来。棉花村海拔低、湿度大、气温高,非常适合种植砂仁和生姜。乡里之前已示范种植了50亩砂仁,但由于资金跟不上,规模小,他想,为什么不扩大规模呢?于是,他开始将这一计划付诸行动,但由于缺乏资金,加上村民未见到效益,许多村民都不愿意大规模种植,他便一家一户的去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跑两次,两次不行跑三次,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有部分村民同意试试。群众思想通了,资金又成了问题。于是他又跑回单位,找领导汇报,领导到棉花村实地调查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安排了6万元资金,让他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了150多亩砂仁和100多亩生姜。
代时勇在心里高兴地盘算村民的收入,计划着在3年内使全村砂仁发展到1000亩,生姜发展到2000亩,让村民户户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是事情总是不全顺着他的意愿发展。2015年,返乡创业青年韦焕章种植的100多亩生姜喜获丰收,可因市场需求原因,生姜迟迟卖不出去,不但没赚到钱,还被银行天天催还贷款,合伙的社员也表示不再跟他合作,准备散伙各自去打工。看着一堆卖不出去的生姜,韦焕章非常生气地找到代时勇说:“代书记,你说过只要我种得出来,你就想办法帮我卖出去,可是现在呢?你说我那么多生姜怎么办?卖给你吗?”看着气急败坏的韦焕章,他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的安抚他,并承诺一定帮他想办法。他想到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农村电商,心想何不把生姜挂到网上。没想到挂上网没几天,真的陆陆续续就收到了订单。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将韦焕章的大部分生姜卖了出去。虽然自己手里没有任何积蓄,但他还是东拼西凑的借了4.2万元为韦焕章还清了贷款,因为他不愿意村民们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他深信只有产业才能拯救大山深处的农民。看着瘦了一大圈的他,韦焕章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后悔不已,找到他愧疚的说:“代书记,我要向你道歉,我想通了,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我不应该怪你,你放心,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干,不会让你再这么操心了。”今年,韦焕章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创业,代时勇得知后非常高兴,与乡领导一起去银行协商,为韦焕章贷款9万元作为周转资金,并协调相关部门免费为他提供了2台微耕机,韦焕章和合作社的社员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放开,红着眼不断说着一句话,“固报布嘎”,这是布依语“我最亲的人”。
把钱用在刀刃上
“要想富,先修路”。棉花村10个组,进出村子的要道就是联通大寨和小寨6个组的一条1.6公里长的泥路,以前村民外出都靠步行,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外出非常困难。当地的水果糖分高,水分足,在市场上非常紧俏,但每年都因为运不出去而白白烂在了树上。他看着非常着急。在一次共商会上,他对群众说:“产业发展得再好,产品运不出去也是枉然,我想带着大家一起把这条出山的路修好,你们同不同意?”在场的所有群众异口同声的喊:“同意!”取得群众的同意后,他连夜赶回单位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得到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后,积极协调到资金40万元,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终于修通了这条棉花村与外界联系的富民路。
一些通村通组路倒是修通了,可是一到晚上,除了一家一户星星点点的灯光,整个村子都一片漆黑。这不仅让群众晚上互相走动不方便,而且整个村寨毫无生机。于是,他努力找部门、找领导、协调资金,终于赶在过年前用协调到的15万元安装了47盏太阳能路灯。路灯安装好亮起的那个晚上,村民们欢呼雀跃地拉着他的手说:“代书记,你让我们的家像白天一样明亮,以后晚上出门都不用打电筒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