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贵州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图)
前不久在贵州贵阳举办的“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很是让人意外。此次峰会,国家总理李克强亲自发来了贺电,分管信息化的副总理马凯、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做了现场致辞。此外,马云、马化腾、雷军、周鸿祎、郭台铭等百余名知名企业家悉数到场。
大家很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GDP排名常年靠尾,几乎跟前沿科技、信息技术毫无沾边的内陆省份,怎么忽然之间就成为大佬们争相前往的的“数据之都”。
一、贵州大数据的独特优势
贵州地缘“得天独厚”。在对外宣传中,贵州省、贵阳市领导曾多次就发展大数据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贵州属于亚热带的季风湿温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5度,夏天超过30度的这样的气温,都只有二三天,是爽爽的贵州、双双的贵阳。全年的风速以微风为主,极少受到雾霾和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常年优良。同时,贵州也远离地震带,具有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的特点,大数据企业选择落户贵州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适合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对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群体有较强的吸引力。
不仅如此,这里还具备了资源优势。贵州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28种,能源资源是水煤结合、水火互济。电力价格具有相应的相应优势,贵州工业企业、电子信息企业用电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能源优势能够为大数据企业提供廉价、稳定的电力资源,信息流和能源流在贵州能够得到较好的结合。
二、贵州大数据的推动者
陈刚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00年进入北京市政府工作任委外经贸工委委员、北京市外经贸委副主任。2003年开始任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2006年10月任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2012年7月任北京市委常委直到2013年6月。
同月,陈刚从从北京市委常委一职转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任职后不就,在陈刚的牵线搭桥下,贵阳市人民政府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2013年9月8日贵阳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以来,贵阳市共引进北京地区项目146个,总投资968.979亿元。其中意向类项目19个,意向金额395.3亿元。合同类127个,合同金额573.679亿元。截止2015年3月,意向类转为合同类的5个项目,转化率26.32%。现有129个合同类项目,合同金额544.679亿元”。
陈刚是一个有着丰富政府资源整合经验的管理者。在陈刚任职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之后,“贵州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未来7年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前景进行了规划。其中,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分为三个阶段性目标,2014年到2015年为基础构建期、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2016年到2017年为集群聚集区、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2018年到2020年为创新突破期、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陈刚,就是贵州资源与大数据进行整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三、贵州的跨越式发展机会
马云说“看到贵州从一个概念、一个想法到今天真正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真的特别了不起。十年以后,很多人会说,中国的经济也好,世界的经济也好,都是贵州‘惹的祸’。如果你不参与大数据建设、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不把自己的企业真正变成一个互联网的制造业,我相信,你一定会像今天一样抱怨和埋怨。”。
四、贵州大数据能否持续发展
但何玺有两个担心的地方,一是陈刚任职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时间已过两年,按照常委,书记5年的任期来看,他在贵阳的时间还只剩下2年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能否将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做成规模,成为真正的大数据之都,这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二是政策的延续性,大数据产业要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它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单元的推动和建设,方能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如果届时陈刚任满调离贵阳,接任者是否会对他制定的大数据规划感兴趣,是否会持续推动贵州大数据的发展?
大数据产业除了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更是市场的产物。
贵州当前的大数据产业,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在于人们对数据的认知,包括数据在法理上的界定,什么数据是可以公开使用的,什么数据是需要私密保护的,这个需要政府牵头来做法理上的界定,从而做到有法可依;
第三,大数据不是孤立的产物,它与当前的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将大数据很好的与这些新兴产业进行结合,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价值,做好“大数据生态”建设,从而贵州为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捋清方向,也尽快确立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推动一个产业不容易,要做好一个产业更不容易,而持续做好一个产业更不容易。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我们要竖大拇指!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