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融合式搬迁搬出老乡的新生活
今年8月12日,何清全家搬进了2号院,在政府安排下,孩子的入学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搬了家,稳下了,有了家的感觉。何清在县城附近的工地上做工,一天至少能挣200元。政府计划帮助何清妻子安排工作,一家人考虑再三,决定暂时不去工作,安心把孩子带大一点再说。
与何清聊得正欢,进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男子叫袁成云,与何清是同村。问起搬到2号院后的感受时,袁成云只说了一句话:“这段时间,做梦都会笑着醒过来,你说好不好?”
袁成云一家六口人,老母亲留守老家,他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长年在浙江打工。
“以前四处奔波,有家难回。每到年关,都想回家,但为了生活,有两年没能回来,一家人在出租房里,听到到处都是鞭炮声,就特别想家,吃什么都不香。”谈起过去的生活,袁成云的眼角泛起了泪花。
今年过完年,袁成云一家外出打工。一天,者相镇干部通过电话征求他愿不愿意搬迁的意见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然愿意,早就想搬出来住了。”
一心想搬家的袁成云,7月分就回到了者相,等着分房子,搬新家。回来那短时间,他每天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到还未完全建成的小区里看看,天天都会想,到底能抽到哪一栋呢?8月初,拿到新房的钥匙,他赶紧给在浙江的家人打电话。接到电话后,妻子和两个孩子赶了回来。
“你看他们,回来一个多月了,都不想回去了,就说要在新房子里多享受一下。”
袁成云计划,继续让几个孩子在外打拼几年,他和妻子就在家好好陪陪老母亲。
“布依风情小镇里,还有文化产业园,藤编厂,像我们这些在家的妇女,可以去参加‘锦绣计划’培训,学成后可以到园区就业,也可以在家自己绣,既可以照顾家庭,还能挣到钱。”何清、袁成云的爱人说。
她们所说的文化产业园,目前入驻有畲凤文创、跃红手工刺绣坊,贞丰苗绣作坊、王凤布依刺绣作坊等民族手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