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却15年前的心愿 记安龙县笃山镇王院村“第一书记”韦占仕
为了却15年前的心愿
——记安龙县笃山镇王院村“第一书记”韦占仕
王 云
安龙县笃山镇王院驻村干部韦占仕,如今又多了一个“头衔”——王院村“第一书记”,这个身份让他倍感责任重大。
今年6月,接到县里下派到村任“第一书记”任务的第二天早上,50岁的韦占仕就骑上伴随他多年的那部“坐骑”——一辆半新的“钻豹”摩托车,“噗噗”地来到王院村报到,开始了他作为“第一书记”的遍访之旅。
在村委会活动室门口寒暄一阵后,韦占仕便要村支书徐祖涛带他到村里“溜一圈”。
“老韦你看嘛,这个位置就是省民委为我们修建民族文化广场的选址,已经立项了,就等我们把这个‘家伙’给搬走。”来到王院村新屋基组时,徐祖涛一边走一边指着路坎下那台10千伏安的变压器,语重心长地对韦占仕说。
“大概得花多少钱?”当韦占仕得知搬迁这台变压器需要4万元时,便关切地对徐支书说:“省民宗委帮我们修建民族文化广场,对乡亲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我先做个预算方案,争取花少一点钱把它解决,不能因为这‘家伙’把修民族文化广场的事给‘卡壳’了。”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实事,是韦占仕一直以来的工作原则。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方法,他为乡亲们办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
带着目标,走村串户,问计于民。遍访期间,韦占仕为村里两名初中毕业生郭兴才和刘永才,争取到就读上海临港中等职业学校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了全免书费、学费和每月300元生活补助的“待遇”,圆了他俩读职校、学技术的梦想。为此,这两名学生的家长感激不已。
韦占仕是安龙县委统战部的一名干部。2013年初,他就开始到王院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了。
那年3月19日上午,48岁的韦占仕携带锅瓢碗铲、大米、食用油和被子等简单的“家当”,来到王院村活动室“居住”,成了该村的“新增户”。
“挑水吃恼火得很啊!有水源却喝不上自来水。”次日,一向习惯晨练的韦占仕,早早起床后,就往村支书徐祖涛家赶去。路过该村王院组时,恰巧遇着挑空桶准备去挑水的75岁老人杨登琴,老人苦苦倾诉:“哎!全村人就我们组还在挑水吃,每天都要到3公里远的‘老林头’去挑啊!”
听者有意的韦占仕,决定把解决王院组这件“水事”当作驻村工作给乡亲办的第一件实事。时隔一个星期后,韦占仕奔波于镇水利站、县水务局之间,几趟下来,从安龙县水务局争取到5800元办“水事”的经费,帮助王院组乡亲购买引水管。
动员乡亲挖沟槽、铺埋水管……韦占仕与王院组40多名乡亲历经一个多月的苦干,终于让33户人家告别了饮水靠肩挑马驮的历史,圆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自来水梦”。
如今,只要乡亲们用手轻轻一拧水龙头,清冽甘甜的山泉水流淌进缸里,乡亲们笑了,韦占仕的心也甜了。
“老韦真是好人,要不是他帮忙,我们组的这条路不晓得等到猴年马月才修啊!”走在平缓、笔直的通组路上,村主任刘富玄如是感慨。
“要致富,先修路。”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鼓舞下,韦占仕想到,要从根本上带领王院组的乡亲致富奔小康,必须及早解决通组硬化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带着乡亲们的殷切期盼,凭着人称“韦铁嘴”的三寸不烂之舌,韦占仕软磨硬泡“磨”得安龙县财政局的支持,为该组解决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王院组乡亲激情高涨、劲头十足,他们在韦占仕的带领下,拉沙石,砌路基,镶边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7月初,一条连接安龙至册亨坡坪长1.83公里、宽4.5米的王院组通组硬化路已竣工投用,修通了乡亲奔小康的希望之路。
“王院村就是一个大家庭,8个村民组343户1430多位父老乡亲都是我的亲人,他们的事情再小,对我来说都是大事。”韦占仕感慨地说,15年前,他在原笃山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就经常下队去王院村调研走访,深深被那里乡亲“人穷志不穷,恶劣坏境不低头”的骨气所感动,和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决心要帮助那里的乡亲闯出一条致富新路。
后来,韦占仕因工作的变动未能如愿以偿,但他仍然挂念着那里的父老乡亲。
身子沉下去,真情涌出来。一个多月来,韦占仕吃、住在村,与乡亲们一起努力谋求“小康梦”。
“在省民委的倾力帮扶下,笃山镇大力发展了葛根、三叶青等中药材产业,而王院村仅有32户种植,中药材的‘钱景’广阔,我尽最大努力,争取带动王院村的乡亲种植中药材上千亩,让他们早日实现小康梦。”为了却15年前的心愿,韦占仕斩钉截铁地说:“我会一如既往地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