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办实事的“女书记” - 记安龙县招堤街道板磨村“第一书记”张耀尹
来自州中医院办公室的张耀尹,被组织选派到安龙县招堤街道板磨村任“第一书记”,他到任后,立即进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竭尽所能倾情帮扶,肩负驻村责任,用心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捂暖了乡亲们的心窝窝,赢得热情点赞。
修复损毁路基
2015年6月份,年龄25岁,在机关工作了近4年的张耀尹被选派到招堤街道板磨村任“第一书记”,肩上这份沉甸甸的重担,让年轻的她心里忐忑不安。
板磨村位于招堤街道东面,国土面积11.5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共581户2555人,以布依族和汉族为主,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村里常驻人口大部分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是出行不便的伤残病患者。
不少群众私下议论纷纷,对新来“第一书记”满腹质疑。“当时知道‘第一书记’是个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的小姑娘,我们也有疑虑。”板磨村人口主任陈荣书直言道。
遭遇驻村“冷水”,张耀尹没有气馁。她奔走于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夜晚到农家搜集村情民意,一点点地熟悉驻村工作,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
在走访中张耀尹了解到,下寨组将实施近700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通组硬化路,基本完成了路基镶边,因前期修建水窖等烟水配套设施,致使路基遭到不同程度损毁。
村支书陈华高说,该村属于二类贫困村,是典型的“空壳村”,资金极其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来修复。回到单位后,张耀尹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并“领”着院领导到村调研。
几天后,张耀尹从单位争取到5000元,解决了维修路基所需的资金缺口,随即组织群众购买水泥、搬运石砂、投工投劳建设,带头将被损毁的路基修复、夯实。
“要不是张书记,这段路基很难这么快得到修复,我们忘不了她的这份情。”谈起此事,下寨组组长赵启荣无比激动。
深山村寨义诊
“这些药都是医院送的,多亏了张书记,现在走路能勉强使上力了。”想起张耀尹带着医生到家里给自己看病,今年80多岁的老党员、复退军人赵立方不禁热泪盈眶。
张耀尹在走访调查中,深切体会到处在深山地区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看病就医的窘迫,并将情况向单位作了专题汇报。7月9日,在日常接诊工作紧张的情况下,州中医院派31名精干医务人员到板磨村,开设眼科、耳鼻喉科、骨科、儿科等,在深山村寨里为1000多名群众义诊。入户免费为出行艰难的群众送医送药,免费发放价值1000多元的药品,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缓解了患病群众的病痛,温暖了民心。
筹资修建广场
“等把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安装上,以后我们就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在广场上唱歌跳舞了。”板磨村村主任曾德举在刚修好的民族文化广场旁边走边介绍。
在这之前,板磨村新建有三个广场,而冗绕是离村委会较远的组,由于没有宽敞的场所,农闲时节或夜幕降临后,民风纯朴的少数民族群众只能聚集在院落里唱唱山歌、聊聊家常。
群众对修建广场的愿望日益强烈,张耀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村组干部反复研究商议,决定启动冗绕组广场建设。选中了一块位于河边的公共闲置土地作为广场用地,初步估算含建筑工程费、健身器材费等在内,至少需要资金3万元。建广场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资金。
张耀尹一边向“婆家”求助,一边和韦键等其他驻村干部到州、县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及健身设施支持。不久,得到院里2万元资金支持,全部用于购买砂石水泥等材料,其余由群众自发投工投劳。趁着稻谷还未成熟的农闲时节,张耀尹组织群众抢抓时间挖填泥土、平整场地、镶边硬化,半个月后,宽敞平整的广场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协调,得到部分文体器材,逐步完善广场配套设施。
“我只是尽力做好每件小事,下一步,我将尽力协助板磨村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优势,带领群众发展好西瓜、核桃、烤烟、中药材等产业,落实广东街社区酒厂落地项目,增加群众收入,积累集体经济,推进同步小康。”谈到今后的驻村帮扶工作,张耀尹心里越来越有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