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黔西南人物

打好“石头”牌 激发内动力 - 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

黔西南日报易 翔2016-07-19浏览

    1996年,朱昌国进入村委会,他率先在村里修建了一个200多立方的水浇池,同时大搞坡改梯,实现地变田1.2亩,次年又变田1.5亩,彻底解决了自家的吃粮问题,告别了吃包谷饭的历史。“以前一亩包谷只产几百斤,变田后一亩可产水稻千把斤。”村民们看到“地改田”有奔头,纷纷效仿。短短几年间,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吃上了大米饭。
 
    现在走进冷洞,早已不见当年乱石丛生的山坡,绿油油的稻子预示着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头。据统计,全村现有稻田386亩,耕地8439亩,人均0.8亩。
 
    钻石打井让群众有水喝
 
    “土如珍珠水如油”曾经是冷洞村最真实的写照。缺水一直是阻碍冷洞村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2009年至2010年,贵州遭受百年未遇的旱灾,全村多个水窖枯竭。朱昌国组织干部群众摸索出一种金银花“滴灌”保苗法,用正常灌溉五分之一的水量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救活了绝大部分的金银花。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冷洞村“一夜成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到冷洞村视察抗旱救灾情况,对冷洞村人抗旱自救的“贵州精神”做出高度评价。
 
    干旱过后,朱昌国带领村民开始在全村范围内寻找水源。2011年10月,在经历15次打井失败后,朱昌国听说位于冷洞村与干嘎村交界处的洞穴里可能有水源,于是他就带领村民进洞探查。终于在距离洞口764米的地方找到适合打井的地点。
 
    但由于打井点海拔比较高,必须钻到深岩层才可能出水。白天头顶烈日,夜晚点灯奋战,经过10多天的努力,钻井穿过坚实的岩层,打到地下260米深处,终于,那沁人心脾的清水冒了出来——成功了!
 
    “这口井可解决了大问题啊,听说发现了新水源,村民们比过大年还高兴。这口井日出水量1600吨,不但满足了全村的生产生活需要外,还能解决周边几个村的饮水需要。”回想当时的情景,朱昌国满怀欣慰。
 
    目前,冷洞村除修建、修缮水池水窑1600余口外,还拉通自来水管道10余公里,全村彻底告别了雨时“望天”、晴时扁担挑的日子。
 
    以石生财让群众有钱用
 
    有饭吃,有水喝,只是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群众贫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朱昌国。面对冷洞村的石头山,朱昌国一方面去外面“取经”,学习别人的先进做法,一方面亲自实践、带头摸索。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实验后,朱昌国先在自家地里种植了20余亩优质金银花,三年后就收入3万元。在看到这样的效果后,他请来技术人员,组织群众学习技术,自己育苗栽种,并全村推广。
 

 2/3   << < > >>
特别声明
特别声明:本网(黔秀网 www.qianxiuwang.com)所刊登照片、信息内容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并署名来源)如有侵犯权益,请于作品发布后的5日内与本网联系;Email :qxnrmw@163.com ;微信:Alne7879

相关推荐

兴义市则戎乡卧戛小学组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教育(图)

兴义市则戎乡卧戛小学组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教育(图)

兴义市则戎乡举办辖区第一届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学员转型优质课大赛活动

兴义市则戎乡举办辖区第一届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学员转型优质课大赛活动

兴义市则戎乡安章中心小学举行庆“六一”儿童节暨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图)

兴义市则戎乡安章中心小学举行庆“六一”儿童节暨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图)

图集

资讯 风情 玩遍黔西南
以上为推荐点击查看更多图集>>
广告

猜您喜欢

旅游 教育 招聘
查看更多+
广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