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子村的大变化 —— 杨建军的扶贫故事
据杨建军介绍,廖恒兴自幼驼背,不能干重活,所以也没法外出打工赚钱,“但他是一个很自立自强的人,知道自己身体有缺陷,就另辟蹊径。这不,我刚来不久,他就找到我,说想养点鸡,希望我能帮帮他。了解情况以后,我就让他通过特惠贷贷一笔钱来发展养殖。他果然很聪明,去年刚刚开始做起养鸡的活,就赚到一万多块钱。”
见到廖恒兴,是在丰都胖山安置点的大门外。
廖恒兴虽然身体有缺陷,性格却格外开朗,十分健谈,“我和母亲正在新房子里打扫卫生,过两天就准备搬来了!”廖恒兴一边高兴地说着,一边带我们走进安置点一栋**的电梯楼。
廖恒兴抽到的房子位于小楼的第七层。刚一进门,记者便看到廖恒兴的母亲杨朝菊正在扫地,客厅的地上还有没铺好的地板。
“不好意思,我们还在打扫卫生,家里也没有坐的地方,只能委屈你们站着了!”廖恒兴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
“看起来你对新家很满意呀!”杨建军亲切地拍拍廖恒兴的肩膀说道。
“对啊!以前我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搬到兴义来,还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原来政府喊我们搬迁,我还一直犹豫,怕搬来了以后找不到工作,还是杨书记好,知道我的担心,就三天两头上门来看我,告诉我进城的好处,告诉我政府会帮我解决工作的问题,我吃了这颗‘定心丸’,才下定决心搬到城里,才有了这样的好房子呀!”
“你现在的工作解决了吗?”听到廖恒兴提起工作的问题,杨建军关切地问到。
“有了!我现在在捧乍镇的一所驾校当教练,每个月上15天的班,就有好几千块可以拿,再加上我养的鸡和种的小黄姜,生活早就不成问题了!”廖恒兴一边说着,一边点起手里的烟,站在阳台上远远地望着兴义城的风景。
看着廖恒兴的背影,杨建军对记者说:“廖恒兴是个很能吃苦的人,身残志坚,所以我一直很关心他。其实扶贫工作,首要的是扶志,只有他们自立自强了,不再依赖政府,能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才算是达成了我工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前期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而且,廖恒兴身上有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让我很感动,现在他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就让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让全村老百姓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杨建军在村里的住所,与村民意调查工作室相连,外屋是办公场所,里屋便是杨建军在大坪子村的“家”。杨建军的这个“家”,陈设十分简单,一张老式的单人木床,几个简单的书柜,上面堆满了书,看起来有些许杂乱,杨建军说:“村里的夜晚比城里安静,晚上一个人住在这里,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些不习惯,但时间久了也挺享受的。我喜欢在睡觉前看看书,书看得多了,能拓宽自己的思维,能帮助自己想出将村子建得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