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山城的崛起之路——从兴义看改革开放40年黔西南州城市建设
解放初期到1988年兴义撤县建市,兴义的城市建设在曲折中进行。到1979年,兴义才有了第一个城市建设的全面规划——《兴义县城镇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对兴义城区作了定位:“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拟发展为造纸、酿酒、食品为主的轻工业城镇。”直到1982年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才开始进行有序的建设。这38年间,兴义城区从0.9平方公里扩展到7平方公里,人口从1万多人增长到6万多人,街道也在原来13条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
1989年至2000年,是兴义城市化建设的起步阶段。1988年,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兴义市中心区总体规划》应运而生,充分考虑鲁布革电站和天生桥电站投产、南昆铁路规划建设、马岭河峡谷被列为全省十大风景区、兴义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的良好机遇,以及地处黔滇桂三省(区)接合部的良好区位优势、独有资源禀赋,将城区规划控制区扩大到城南、城北、桔山、坪东以及顶效、丰都。以老城(黄草坝)为依托,逐步建成桔山、坪东、下午屯等新城区。期间,新建了瑞金大道、峰林大道、坪东大道、遵义路、北京路、延安路及将台营隧道,将老城和新城紧密有机地连接起来,城区面积随之大幅扩张,从7平方公里增长到19.5平方公里,人口从6万多人发展到14万人。至此,兴义实现了华丽转身,由小镇变成了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