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的无声守护(图)
三
天黑了。寨子里弥漫着晚饭的香味。
坐在院坝里的孟丑娣,不停地朝着我们傻笑,摆弄吃饭的手势。
曾启英从屋里端出一张一尺多高的木椅摆在女儿面前,端出一个盛满菜饭的圆形铁制饭钵,边走边用铁勺拌和饭钵里的菜饭。把饭钵摆放在木椅上,曾启英说,丑娣,吃晚饭了。
孟丑娣俯身靠近木椅,伸出左手拿起插在饭钵中的铁勺舀起半勺饭,扬起右臂让身子保持平衡,慢慢地把头仰起来,再慢慢地把饭勺递到嘴里。尽管她的动作很慢,但还是约有三分之一的饭粒撒落到饭钵里。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饭菜,孟丑娣不时扭头傻笑几下,很满足很开心的样子。
女儿吃过饭,曾启英端来半汤钵水摆放在木椅上后说,丑娣,吃饭过后要漱口。
听了母亲的话,孟丑娣便俯身靠近木椅,左脚回收,左手撑地,右脚外伸,右手向后伸扬,待身子保持平衡,就把头低伸到盛水的铁钵里,把嘴贴近水面,撮起嘴唇,慢慢地汲钵中的水。然后,慢慢撑起身子,仰头漱口,低头把漱口水吐到地上。接着,又俯身汲水……
看着孟丑娣吃饭喝水的样子,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阵难以言说的酸楚。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曾启英老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训练孟丑娣独立吃饭喝水的艰辛往昔。
携着女儿走过五十多年,曾启英心里的忧虑,历经漫漫岁月的积淀,融化成了一声又一声沉重的叹息——
也许有一天,在我永远地老去以后,大女儿也将会在饥饿和无助中悄然死去……
次女出嫁了,嫁到邻镇,相距二十多公里。
幺儿结婚安家了,独立门户,住在屋子的东间。她和丈夫带着残疾长女,居住屋子的西间。
原先的一个家,渐渐变成了三个家。唯独不变的,是大女儿永远都是曾启英和丈夫放不下的牵挂。
大女儿整天坐在院子里,见人就傻笑,似乎没有一丝半缕的忧愁,似乎一点也不知道父母内心的忧虑。
虽然,丑娣已经能够独自慢慢站起来借助外物的支撑缓缓行走。但是,在她坐凳子仰倒时,在爬行着跨越门槛侧倒时,在从屋檐的石梯下行到院坝伏倒时,都无法翻爬起来。
曾有几次,孟丑娣在院坝独坐,不慎仰倒在地。待家人发现时,她已经被雨水淋湿。
曾有几次,孟丑娣跨越门槛,不慎侧倒在地。待家人发现时,她下身已经被尿液浸湿。
曾有几次,孟丑娣从屋檐下的石梯往下走,不慎伏倒在地。待家人发现时,她正伏在大铁盆里呼呼大睡。
每次看到大女儿倒在地上,怎么努力也没法翻爬起来时,曾启英都心疼得哽咽不止:等到我和你爹入土了,谁来抚养你呀,我的丑娣?
儿子说,娘,你放心,今后由我来抚养姐姐。
是的,即使儿子已经自立门户分家另住,但打断骨头连着筋,儿子毕竟是女儿的亲弟弟,当自己老将就木时,抚养女儿的重担只能交给儿子。儿子是她和丈夫后半生的希望,更是大女儿后半生的希望。
可是,还来不及兑现自己的承诺,儿子在25岁那年就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去世了。那时,孙子刚满月。白发人送黑发人,巨大的悲痛让曾启英和丈夫一夜之间添了许多白发。
儿子去世一年后,儿媳妇改嫁了。但不是嫁出去,而是找了一个男人来上门,依旧居住在曾启英和丈夫修建的屋子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儿媳和她的丈夫,对曾启英等曾经的家人,却形同陌路。
儿媳改嫁后的表现,让曾启英觉得心里总有一个没法解开的疙瘩。但考虑儿媳还抚育着孙子,也就不多说什么。毕竟,等自己和丈夫去世后,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孙子的。
这栋木架房屋,是在大女儿十岁那年,曾启英与丈夫一根柱头一根柱头、一根檩子一根檩子地建起来的。屋架子立起来后没钱买瓦,就到深山里割茅草来盖;没钱开石头砌墙,就到山沟里割芭茅秆来拦护。住了十多年,才将盖房的茅草换成瓦片,才把拦屋的芭茅秆换成石墙。再过十年,又将毛石墙换成石灰砂浆石墙。居家住所渐渐舒适了,可家里却发生了变故。
儿子去世了,儿媳改嫁了,抚养大女儿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好在,二女儿即时站出来说,娘,你放心,你百年归天后,我一定来抚养姐姐。
二女儿结婚安家几年后,镇里建起一座金矿。因土地全被征用,二女儿与女婿被录用为金矿工人。又过几年,二女儿与女婿回到娘家的寨子,倾其积蓄,购买了集体拍卖的一栋公房,为的是与父母和姐弟同住一村,有事能够相互照应。只不过,她们每周都是周一早上天不亮就出门到金矿上班,直到周末天黑才回家。但好歹也能时常回家与父母和姐弟团聚叙说亲情。
二女儿的承诺,让曾启英沉重的心稍稍感到一些轻松。
四
仲夏的夜晚很闷热。
院落里,曾启英与我并排坐在屋檐下的石板上。她轻摇竹扇,嗡嗡飞舞的蚊虫在竹扇的晃动中显得急躁不安,不时停落在我的脖颈上、手臂上、脚肚上,狠狠地咬上一口,顷刻间便痒痛不堪。
孟丑娣坐在院坝里,不停地扭头,不停地舞手驱蚊。
丑娣,快回屋里来,院坝蚊虫多。曾启英大声地对女儿说。
母亲话音刚落,孟丑娣便慢慢撑着木板凳站起来,慢慢地并拢双膝,慢慢地将左脚使劲往前挪,用右脚原地支撑身体重心,接着用右手端起板凳向前移,高扬左手平衡身子,等把板凳放平稳,又将身体向前挪动坐到板凳上。不停地重复着这一系列动作,孟丑娣艰难地一步又一步地慢慢走到屋檐下,坐到母亲身边,斜着身子靠在墙角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