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黔西南人物

敢叫水淹坝变良田 —— 访下山镇马乃屯村“第一书记”李崇智

中国黔西南2015-10-31浏览

     李崇智,兴仁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四级高级检察官,从事检察工作已有30年。5年前他被抽派到该县下山居委会搞“四帮四促”,3年前到马乃屯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今年6月,又被选派到该县下山镇马乃屯村担任“第一书记”。

 
    驻村后,年过半百的李崇智就一直没闲过,走村串户、召开会议……时时刻刻都与村支两委班子、乡亲们一起反复思考村里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出路。
 
    与群众同吃同住,心系全村发展。“李书记到村里以后,和村支两委班子同吃同住,和老百姓打成一堆,随时都在研究怎么发展马乃屯。”马乃屯村村主任陶祖雄说。马乃屯村老支书周仁德告诉笔者,李书记到村里以后,开大会小会他都在场,他讲哪样群众都愿听、都愿干,全村人都佩服他。
 
    马乃屯村是下山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有16个村民组3437人,由于缺少产业支撑,当地村民主要以煤矿务工、运输服务、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的不景气,当地群众原有的经济收入极度萎缩,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成为李崇智走马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难题。
 
    理清思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村里要发展,不能再指望传统的煤矿务工、运输和农业种植,只有理清思路,走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李崇智如是说,马乃屯村当时的村支两委班子在发展上还是有点思路不明,他去了之后,在煤炭不景气的情况下,理清一个思路:发展高效山地农业,以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种养业及加工来规划建设美丽乡村。
 
    李崇智还告诉笔者,将依托放马坪草原风光和马乃兵营,把“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和马乃屯400多年的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作为旅游的一种文化来打造,并把在山、水、林、田、路、通信的综合性规划拿出来。
 
    马乃屯村的海子大坝是兴仁县为数不多的千亩大坝之一,多年以来,坝子的夏季作物被水淹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被当地村民称之为水淹坝。在当地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有谁能够让马乃屯村的水淹坝子不被淹,老母猪都会带金耳环。
 
    通过调研获知这一情况后,李崇智编写专题报告,始终盯住解决马乃屯村水淹坝的河提治理问题,争取到国土、水利等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将沉睡多年的水淹坝变成了群众致富的粮仓。目前,李崇智正积极帮助该村引进贵州银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
 
    做好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让老百姓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除了争取并督促完成了农业、水务、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在该村实施的基础项目外,李崇智还不忘一名司法工作者的本质,编制印发涉农、惠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各类宣传资料,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如今的马乃屯村路通了、房屋亮化了、邻里关系和谐了,文化广场、小康亭也建立起来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第一书记”李崇智的驻村。
 
    马乃屯村村主任陶祖雄说,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以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高杨公路、上放公路、河提治理得到较大改善,老百姓的忧被排解了,老百姓的纠纷少了,马乃屯正迈向幸福和谐的新农村。
 
    作者:熊庭波
 
特别声明
特别声明:本网(黔秀网 www.qianxiuwang.com)所刊登照片、信息内容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并署名来源)如有侵犯权益,请于作品发布后的5日内与本网联系;Email :qxnrmw@163.com ;微信:Alne7879

相关推荐

兴义市教育局 “第一书记”情系留守儿童 关爱温暖人心(图)

兴义市教育局 “第一书记”情系留守儿童 关爱温暖人心(图)

贵州省直机关“榜样青年·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官网上线(图)

贵州省直机关“榜样青年·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官网上线(图)

海嘎村驻村干部杨波:贵州屋脊上的“第一书记”(图)

海嘎村驻村干部杨波:贵州屋脊上的“第一书记”(图)

图集

资讯 风情 玩遍黔西南
以上为推荐点击查看更多图集>>
广告

猜您喜欢

旅游 教育 招聘
查看更多+
广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