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标兵的成长之路 - 记兴义市方舟殡葬服务公司张恩隆
道德标兵的成长之路
—— 记兴义市方舟殡葬服务公司张恩隆
李鲁黔
2006年10月,因为机缘巧合,我们20多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进入了兴义方舟公司,在我们当中有一个穿着白衬衫,身材不算高大,不怎么说话的小伙子,他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张恩隆。
那时大家对殡葬工作不太了解,都是第一次接触殡葬行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一起时经常嘻哈打闹,没少挨领导批评。但张恩隆和我们就不一样,他每天都是很认真地向师傅学习各种行业技巧,我们当时还觉得这个人故意和我们唱反调,因此,大家都不太爱和他在一起说话。直到有一天,在关兴公路兴仁响水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导致轿车自燃,一名乘客当场遇难,全身烧见白骨,场景惨不忍睹,来到现场时,那几个平时胡吹海夸的“高大”男生,被吓得和我们女生一样不敢向前,只见张恩隆在殡仪馆老师傅的带领下,迅速将遗体用尸袋装好,抬上了殡仪车,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熟练,一气呵成。我们看到这一幕,都在心里暗暗地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回来后大家都还惊魂未定,看到他就纷纷问:“你的胆子怎么这么大呀?不害怕吗?”张恩隆告诉我们,他出生在晴隆县一个边远的山村,从小胆子大,总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村里有一位老人,不管谁家有亲人去世,都要请他装殓,他能让逝者体面地离开人世,受老人影响,他从小就萌生了将来做一名入殓师的念头。所以他不仅不害怕,还特别喜欢这份工作。
方舟公司于2007年4月,正式接管经营兴义市除遗体接运、集中治丧、骨灰安葬等方面的殡葬服务工作。后张恩隆就一直在一线从事遗体接运和殡殓化妆工作,只要接到家属或警方通知接运遗体的电话,不论多晚,不论酷暑严寒,只要在市区之内,都必须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殡葬职工一年到头基本没有节假日,别人过节,一家团聚,拉家常、嘘寒问暖、谈笑风生,而他必须坚持在岗位,因为人的离世不分时间段。反而节假日比平时还要忙,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事,必须随叫随到,赶到现场,经过警方或家属同意后,迅速把遗体运送到方舟公司福禄山殡仪服务站治丧,或者直接拉到火葬场。
把遗体接到殡仪服务站或火葬场后,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他还必须为遗体“整容化妆”。为了能更好让逝者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他曾两次到贵阳景云山殡仪馆,学习为逝者整容化妆的技巧,回来后便为接运到福禄山的遗体美容。有些意外死亡的遗体面容狰狞,脸上这里开个大口子,那里的肉少了一块,脸部有凹陷,满脸的血渍。如遇到高度腐烂的遗体,这时候就更费神了。首先,要把污泥血渍清洗干净,再把裂开的创口缝合起来,凹陷下去的地方用药棉塞进去,再用专用的“化妆品”给逝者化妆,让逝者能恢复安详的面目。
九年来,他真的就没有怕过吗?其实,他也“怕”过。一次,他和同事从几百米高的山上抬下一具遗体,当时本可以走大路运回福禄山的,却因为前面村庄里的人的迷信和忌讳,不准从村庄通过,怕与村民遭遇发生冲突,只得绕一座山抬回去;又有一次,本可以乘坐电梯上楼接遗体,却因为他们是殡葬工作者,不允许他们坐电梯,这也曾经让他伤心过;还有一次,半夜接到电话说发现遗体,必须马上赶到,他们赶到现场后发现尸体高度腐烂,满屋子的蛆虫,闻着刺鼻的恶臭,就算带着口罩也想吐,回来好久他都吃不下饭。
无数次,当围观群众看到他们的到来,纷纷退到一旁,像回避瘟神一样,用一种另类的目光看着他们,他心中就有说不出的酸楚。数千年来,我们的先人基本都是死后装棺土葬“尘归尘、土归土”,入土为安,似乎只有这样,祖先的灵魂才能得到安息,这一观念在许多人心里根深蒂固。更有甚者,一些家属比较迷信,不让自己已逝去的亲人火化,便到福禄山吵闹,甚至抓扯,要把遗体运回去,堵在灵堂门口不准工作人员回家,直至深夜。这样的事,他就遇到过,实在没办法,他只能从后面的围墙翻出去才得以回家。
他现在已经三十而立,热情乐观、充满朝气,为丧属排忧解困,始终乐此不疲。到方舟公司工作以来,他经历过晴隆67天的守候,12具矿难遗体的接运;经历过“扫黑打非”烈士张仁政治丧的不眠之夜,负责过某工地7具遗体的清洗整容直到次日。岁月如歌,一晃九年过去了,他始终工作在生命最后的“驿站”,先后为8000多人送行,让逝者安息。是他和他的同事们,用行动说话,用工作见证了方舟公司服务社会的宗旨。这些年来,方舟公司因有张恩隆和与他一样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工作者,才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公司多次获得省、州、市的表彰。
张恩隆本人,也获得了贵州省百名行业道德标兵、贵州省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获2014年“中国好人·敬业奉献人物”等荣誉。张恩隆以无私、大爱、奉献的精神,抒写了殡葬职工的青春篇章。我为张恩隆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将继续坚守生命的最后“驿站”,用劳动的汗水心血,实现“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的社会和谐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