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巍巍 —— 追记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
4月10日上午,姜仕坤在兴义参加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大会。会上,他代表晴隆县坚定表态:“以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为工作目标,来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4月10日下午,姜仕坤出差广州,尽管遵医嘱他身上天天带有速效救心丸,可是谁能想到,就在40余小时后,他倒在了出差的路上。
生前,姜仕坤经常要求县里的干部注意身体,要劳逸结合、定期体检身体,自己却天天奔忙在工作上,没有严格执行上级的文件规定,以致积劳成疾。
一位同志在微信上追挽姜仕坤:“仕道虽难,为民众,鞠躬尽瘁;坤厚谦逊,重情义,名节如山”。这,或许正是对姜仕坤的准确注脚。
“心中有党,才能坚定理想信仰,永不迷失方向;心中有民,才能牢记党的宗旨,不负人民期待;心中有责,才能敢于担当、造福一方;心中有戒,才能有所敬畏、令行禁止。”姜仕坤,党的好干部,鞠躬尽瘁,以47岁年华,长眠于西南莽莽群山中。
大山无言,民心敞亮。
寻觅:一个治山治贫的好产业
4月19日,这天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也是姜仕坤去世的第七天。兴义市福禄山公墓里,姜仕坤墓前的鲜花还在增加。一束束鲜花,有他多年前工作过的安龙县水库移民送来的祭奠,也有晴隆县多年老上访户托人寄托的哀思。
下午,晴隆天空下起漂泊大雨。谷雨过后,晴隆山生机勃勃,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山披绿。近看,皇竹草长势喜人。
喀斯特山地,向来以土壤瘠薄著称,水土流失严重,不宜种庄稼,却不排斥各种草类生长。
从2000年开始,晴隆县抢抓国家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的机遇,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在贫瘠的大山里尝试种草养羊。
放弃传统的粮食种植,转而种植农民眼中没有效益且“不能吃”的“稗草”,晴隆人用十年实践,证明了“种草养羊”的科学与正确。山地种草,既保持了水土;饲草养羊,又为群众增加了经济效益。这一尝试,在后来被国家有关部委总结为中国南方草山、草坡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晴隆模式”。
早在2006年6月,全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现场经验交流暨培训会议就在晴隆召开,会议总结和推广了“晴隆模式”。到2010年姜仕坤就任晴隆县长的时候,“晴隆模式”成熟发展10年,已经成为全国同类型地区学习借鉴的成功典范。
随着姜仕坤的到来,“晴隆模式”进入到另一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