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巍巍 —— 追记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
虽然出生在农村,也抓过农业产业,但要把山地“种草养羊”发展壮大惠及千家万户,关于羊,初到晴隆的姜仕坤基本上还是个门外汉。从门外汉到“羊专家”,姜仕坤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在晴隆,让姜仕坤成为“羊专家”的“老师”有两位。
一位是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中心主任张大权,此前10年,在“晴隆模式”的培育过程中,张大权居功至伟。
张大权这样评价姜仕坤:“关于晴隆羊,他了解得很细致,常常事必躬亲。在党政领导中,姜书记算是最了解羊的领导,是个行家。真的是很可惜,要是再多给他3年时间,我相信,我们晴隆县的羊产业会是另一番景象。”
关于细致与严谨,张大权清晰记得,就在姜仕坤病逝前几天深夜,他还专门打来电话,询问一个很小的细节。
“4月7号,第二天就是全省项目观摩会,姜书记半夜打电话给我,说睡不着,叫我再帮他核算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
工作细致如此,时时把群众发展放在心中,这是一位怎样的干部?天知道,大山知道,晴隆的干部和群众也都知道,在姜仕坤心中,只要事关群众家里的羊,所有事都是大事。
就任县长后,他开始频繁下乡调研,每到一户群众家中,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直奔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哪个养殖大户发展存在困难,哪个山头的饲草长势最好,哪个季节羊群最易发病,很快他便了如指掌。
姜仕坤坚信,种草养羊是一个治山治贫的好产业,看准了就不再动摇,在他力推下,晴隆县种草养羊的规模继续扩大。
2010年冬天,政府办接到中营镇老坪村养羊户电话求救,说自己家里的羊最近接二连三无故死亡,希望领导帮忙看看。姜仕坤当时正在下乡调研,他当即拨打电话,请张大权赶往中营汇合,前往群众家中了解情况。
“姜县长去了一看,死了9只小羊羔,再一问,大致就知道了具体原因。因为养羊户发展较快,一年时间就增加到了200多只羊,冬天草料储备不足,导致一些小羊羔因为抢不到吃的饿死。”张大权说,姜仕坤当即就协调500公斤草料前来救急,并且联系买家,帮助农户紧急销售了部分适龄肉羊。
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姜仕坤逐步发现了推动“晴隆模式”升级换代的必要,以及制约升级换代的关键问题所在。
“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在国内肉羊市场上,绵羊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姜书记提出,要扩大绵羊养殖占比。”在张大权的记忆中,提出这一部署,姜仕坤亲身在饭店、餐馆等终端市场和具体交易环节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