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干部”扛起家乡脱贫攻坚重任 - 记丫他镇八窝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昌
本报记者毛扬周匡奇燃实习生梁国军
八窝村位于册亨县丫他镇西北面,与丫他小城镇接壤,分别与册亨县巧马镇、安龙县招堤街道办交界,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474户1911人,精准贫困户198户629人。
从地图上看,八窝村就像一个“金窝窝”。册(亨)望(谟)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汕昆铁路在邻近的巧马镇设火车站,丫他水库就在村子后方,全村近两万亩林地。这样一个看上去有山有水、生态良好、交通便利、易于发展的地方,却没有享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红利。到目前,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工程占地补偿款以及扶贫项目资金,收入水平还在脱贫线徘徊。
这样一个各方面发展条件都优厚的地方,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究其原因,“没有产业”成了致贫的罪魁祸首,其次,全村人均耕地不到1亩,大多数有劳动力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村委班子凝聚力不强,带动力不足。
今年4月,《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战区一号令》发布,全州上下都把精力投入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而八窝村却久久不见动静。县委书记邓启鹏到八窝村调研,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村委班子不给力,没有事的人,这个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邓启鹏在心里打量着,该找谁来挑起这个大梁呢?忽然间,他的脑海里跳出一个绝佳人选——杨文昌,一名当地退休干部。
只想为家乡人做点事
谈起杨文昌的个人履历,不得不说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50岁的杨文昌,1987年参加工作,1988年任巴金乡副乡长,1989年任孔德乡乡长,1993年任巧马镇副镇长、第二年任镇长,1997年调丫他政府,同年又调到威旁乡任乡党委书记,2005年又到双江镇任书记, 2009年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2011年到县建设局任副局长兼城管大队队长,2014年任工商联副主席,2015年因病提前退休。
在工作岗位上,杨文昌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干出了许多成绩,获得了许多荣誉,也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但一身的毛病,让他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