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干部”扛起家乡脱贫攻坚重任 - 记丫他镇八窝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昌
“脑梗塞、高血压、痛风……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有,全身上下都是病。”谈起这么年轻就提前退休,杨文昌不堪回首:“我这样的小个子,体重曾一度超过160斤,病发的时候,在工作岗位上就晕倒过几次,都是抬到医院抢救回来的。”
退下来后,杨文昌便在家乡一心一意调养身体,近一年时间,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体重减到了120斤,这时候,他也在想,自己还年轻,应该为家乡做点事。
“因为看到村里工作状态瘫痪,没人为老百姓干事,我自己也觉着不是一件好事。”在邓启鹏书记的动员下,杨文昌果断干起了八窝村支书的差事。
“本来就因为身体原因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现在病情才有一点好转就又当支书,这一年的疗养不就是白疗养了吗?我第一个不同意。”杨文昌的家人听到这个消息,统统投起了反对票。
“你亲兄弟在当主任,你又去当支书,所有好处都被你这家子包揽了,让人说闲话啊!”以身体来说事儿,似乎没有戳中他的要害,家里人又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都希望他不要去当这个支书。
“大领导都当过,还当支书干什么哟?”家庭之外,也有朋友和村民如此打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需要,就要服从安排,更何况这是为家乡人做事。”虽是八窝村走出来的老干部,但一直都是在外乡镇干事,几乎没有为家乡人贡献过什么,杨文昌的想法很简单:用余生的光阴,发挥余热,为家乡人做点事情。
于是,对于八窝村支书这个岗位,杨文昌听从组织安排,顶着多方压力走马上任。
小山村里的“军令状”
按理说,当了多年的乡党委书记,再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应该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可事实并没有杨文昌想的那么简单。
上任开始,杨文昌发现,村干部的多数精力都会放在抓自家发展上,不像领着工资的国家干部一样,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有的还因为待遇低,提出“不干了”的想法。
基础不强,村级经济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杨文昌任乡党委书记时期就有很深刻的体会。新官上任,杨文昌要做的,便是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他决定从村级组织建设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