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黔西南人物

“二线干部”扛起家乡脱贫攻坚重任 - 记丫他镇八窝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昌

黔西南日报2016-07-24浏览

 
  杨文昌介绍,纳汪组原来的一事一议项目路成了丫他水库建设的料场路,总长4公里,由以前的3米多宽扩到6.5米宽,路在山腰间,挖机挖一段,山下堆一片,不少村民的青苗和土地被吞没,由于补偿悬殊太大,村民一度堵路不准施工。5月份,杨文昌向政府申报了青苗补偿和公路占地补偿,随后政府出台补偿方案,青苗核实与量地工作已完成,预计补偿款190万元,与最开始以20万安抚群众的数据天壤之别。
 
  而八窝组和打沙组虽然毗邻小城镇,两组供水供电严重不足。根据规划,八窝组37户、打沙组20户、尾寨组24户,均从山上搬下山脚,到小城镇建房安居。就在这小城镇边上,建房时水少电弱,水不够和沙浆,电磁炉都难带动,成了“灯下黑”。杨文昌通过在打沙组(高速四分部处)打井抽水,再供应到每家每户,让他们用上了充足的水。“小城镇水管网的工程正在招标,不久后八窝组和打沙组的村民都可以用上小城镇的水和电了。”杨文昌说。
 
  通过与扶贫办对接,尾寨组的联户路也申请了一事一议项目,100多米的主干道和通户硬化的项目正干得热火朝天,该项目惠及村民78户。
 
  8件实事,每一件都感化着群众的心。“要是他早点来当我们村支书的话,我们今天的发展也不会是这个样子了。”村民们如此感叹。
 
  易地扶贫搬迁拿亲人“开刀”
 
  通过为民办实事,杨文昌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心。然而还有一项工作,他认为难度最大,那就是易地扶贫搬迁。
 
  “村民们思想还是转变不过来,很多人都抱着故土难离的情怀。”这让杨文昌在工作中犯了难。“他们倒是都愿意搬去住新房子,但搬出去之后没了土地,生活将何去何从?”
 
  为了给大家做好思想工作,已经在每个组分别召开了17次共商会。共商会起的作用一次比一次弱,次数再多,还是没定下结果。于是杨文昌决定带着部分群众去看房,兴义的丰都,义龙的马别、新桥,通过一一考察,当他们看过房子之后,思想才有所转变。
 
  “光思想转变,还是没人提出要搬的,这事得有人带头!”杨文昌决定拿堂兄弟杨文杰来“开刀”,让他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4/5   << < > >>
特别声明
特别声明:本网(黔秀网 www.qianxiuwang.com)所刊登照片、信息内容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并署名来源)如有侵犯权益,请于作品发布后的5日内与本网联系;Email :qxnrmw@163.com ;微信:Alne7879

相关推荐

“校农结合”作推手,脱贫攻坚增效力(图)

“校农结合”作推手,脱贫攻坚增效力(图)

兴义市教育局到南盘江镇开展“教学帮扶,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图)

兴义市教育局到南盘江镇开展“教学帮扶,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图)

金州国学读书会·册亨分会 助力脱贫攻坚(图)

金州国学读书会·册亨分会 助力脱贫攻坚(图)

图集

资讯 风情 玩遍黔西南
以上为推荐点击查看更多图集>>
广告

猜您喜欢

旅游 教育 招聘
查看更多+
广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