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铃:贵州独树一帜的诗意小镇(图)
8月,秋高气爽,漫步兴仁县巴铃镇巴铃河畔,微风徐徐,柳枝轻拂,水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沿河石栏上雕刻的一首首唐诗宋词,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诗乡文化。
作为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的巴铃,拥有“中华诗词之乡”文化名片,景观、道路、广场、公园都融进了诗词文化元素,化龙桥历史文化遗产公园、中华诗词文化体验区、诗书画主题栈桥、诗酒田园生态主题客栈等,都让人感受到这种浓浓气息。诗意小镇,清新惬意。
诗意小镇
历史印记
农家旅游 黄德富 摄
宜居环境
休闲广场
诗乡文化
清凉一夏 黄德富 摄
巴铃重工区登高集团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工地。资料照片
镇区一景
巴铃镇位于兴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21个村(社区),278个村民小组,7万余人,城镇规划区面积7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7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3 %。省道309和惠兴高速穿镇而过,坐拥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之优势。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巴铃的小城镇建设确立了“水生态文明”、“诗乡文化”、“产城景一体化”三大示范目标,实施“商贸兴镇、文旅富镇、工业强镇”的三轮驱动战略,将巴铃打造成为贵州省独树一帜的诗意栖居小镇。
巴铃的小城镇建设以巴铃镇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支撑,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服务兴仁县、辐射黔西南的商贸强镇,实现小城镇抱团式发展,并结合巴铃镇诗词文化底蕴、布依风情特色和碧水绿荫资源,打造“水墨巴铃·诗乡福地”。同时,以“镇村联动,以镇带村”为突破口,加大镇区路网及城镇风貌改造,围绕诗词文化、布依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等,建设诗词文化体验区、水生态文明广场、绿荫河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巴铃大电商平台、山地及湿地公园、诗酒田园生态主题客栈、小寨生态旅游等,将周边村庄、景区与镇区紧密连接,以新老镇区互动发展为一体,以巴铃重工区建设和景区建设为两翼,实现一体两翼的“产城景文一体化小镇”。打造以民俗手工艺为主的“百工坊”及省内外知名的文化创作基地,并结合农业电商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商产业,打造我省首家乡镇级农业电商园,形成辐射兴仁县东部6个乡镇约20万人的商贸集散区,推动小城镇组团式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作者:策划∕许新晓 文∕记者 许新晓 蔡定平 实习记者 聂姗姗 图∕记者 邢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