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七种技巧
家庭教育孩子的七种技巧
兴义市兴泰办中心幼儿园 段荣飞
许多家长总是想当然的教育孩子,殊不知,他们越想把孩子往自己这边拉,孩子越从相反的方向发展。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和家长的期望距离也就越拉越远了。现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家庭教育的七种技巧,希望对家长们有帮助。
一、鼓励夸奖法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对于孩子做的任何事情,或回答的任何问题,无论是对是错,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家长、老师的赞赏和鼓励。都希望听到“你真棒!”“没关系,慢慢来。”“你做得不错!”如果你这时候对他采取敷衍、应付,甚至冷漠的态度,都是不对的。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宝贝,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你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干别的事了。当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做得好时更要加大奖励力度。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
二、游戏法
孩子最喜欢游戏,和其他孩子或大人一起做游戏是孩子最大的快乐,不妨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比如,教3岁的孩子学数数,你可以在吃饭之前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几个人、几双筷、几个碗等;上下梯子时你可以跟孩子边上下梯子边数台阶数;你还可以带孩子到野外去捡落叶数数目。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你可以跟他一起讨论他画的画;可以让他给你讲故事,给你唱歌等等。
三、讲故事法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少,而且对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不会听你的。这时,要用他感兴趣的故事来集中他的注意力。比如说,你想让孩子学会5-3=2,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跟他说:有5只羊,走了3只,还剩下2只。而如果用一个《狼吃羊》的故事来引导。不难看出,孩子容易被故事吸引。
四、比赛法
孩子都是有竞争意识的,他们很喜欢比赛活动。在比赛活动中,有别人跟自己一起活动,如此便有了参加活动的动力,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非常好。比如说,孩子不愿意吃饭,可以放一只小兔子在他身边,让他和小兔子一起比赛,这样他就会乖乖吃饭了。还可以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
五、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不直接告诉孩子要学什么、做什么。而是想办法引起他的注意,让他对你的做法感兴趣,并产生渴望,于是就会积极地配合。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赞美法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喜欢听好话,人家说“赞美声中出人才!”我说“赞美声中出乖孩子!”我们班的韩合程小朋友是非常懒的,平时别说主动去做什么事,就是你叫到他,他也只是极不情愿地去做。一次上活动课,我看见前面有一张纸,正要叫哪个过来捡,没想到韩合程一下子就跑过来把它捡了,对此我当着全班的面说“哇,韩合程今天太棒了,我真喜欢你。”没想到一句平常的话却改变了这个孩子,从那以后,韩合程爱劳动了,他还经常主动去帮助别人呢!其实赞美的话没什么说不出口的。多给孩子们说一些“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是一个好宝宝!”之类的赞美的话吧!
七、及时批评法
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批评不得,被批评后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顶嘴的现象。家长在批评孩子是切忌不问清楚事情原委就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批评、边打边骂的批评、不分场合、时间的批评、自己说自己的,不等孩子解释的批评。孩子做错事,是应当批评,但批评孩子也得讲究技巧,要使用恰当的语气,问清原委之后循循善诱。另外,孩子做错事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批评,对于他改正错误是非常有用的。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得好好的东西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就不给他了,并告诉他再扔东西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