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大数据+校农结合 以销促产助脱贫
近年来,兴义市把“校农结合”作为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农产品产销结合转型升级,打造“两端一链一平台”,通过“自建农产品贸易平台+高效供应链+打通两端”的O2O+B2B模式,一端链接着农民和农业基地,一端连接着教育食堂、政府食堂、超市食材和社区家庭食材,砍去中间环节挤出来的利润空间,让利给种植户和贫困户,依托大数据开创了农业产业以销促产发展新局面。
兴义市第五中学是兴义市学生人数最多的几大中学之一,学生食堂每天需要购买4000斤左右的新鲜蔬菜为3600余名学生准备三餐。兴义五中食堂负责人詹诗韵说:“以前凌晨三点就要去买菜,七点钟左右回来开始加工。现在泉涌配送中心准时6点钟送过来,签收顶多十分钟就好。以前买菜都是肉眼判断菜的品质和安全性,现在泉涌有专门的农残检测,我们放心。”
在位于兴义市马岭镇轻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0000平米的泉涌配送中心,每天都有200多种8.3万斤来自全市贫困乡镇的新鲜优质蔬菜,经过分拣、检测、配送到学校,走上学生餐桌。泉涌配送中心监察部检测员刘刚说:“每一种蔬菜都要进行农残检测,一旦有农残超标的情况,我们就会上报市场监督管理局把这个这部分蔬菜管控起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检测到农残超标情况。”
为实现校农结合的精准对接,泉涌配送中心开发了校农结合预约直销平台。学校只需在专门的手机App、微信和网页版商城上下单,就可以采购到来自各乡镇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订单线下配送,既确保了食材的合理搭配和安全卫生,也降低了学校的管理压力。据泉涌配送中心科技部主管何盼介绍,用户可以根据泉涌配送中心开发的App、微信和网页版商城进行下单。配送中心会根据客户的下单量准确的统计出食材的消耗量,根据消耗量做出预估值对基地、合作社进行订单。
2017年8月,黔西南州正式启动实施了农产品销售“泉涌”工程,兴义市成立了农产品销售“泉涌”工程指挥部,统筹规划农产品进学校、新社区、进企业、进超市等“十进”相关工作。2018年5月,作为配套项目的泉涌配送中心全面投入运营,现有员工185人,冷链物流车60辆,可满足40万人、300家以上企事业单位生鲜食材要求。泉涌配送中心负责人王慧军告诉记者,接下来配送中心要全链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让兴义市的老百姓长期增收,稳定脱贫,同时把学生营养餐的标准提上来,把食品安全关把好,共同把“校农结合”的工作完成好。
目前,泉涌配送中心已实现配送各类生鲜农产品1600吨,产值2400万元,助农增收80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学校后勤有保障和贫困人口有增收的双赢局面。则戎乡花榔村的贫困户邹书琴说:“以前没有种地的时候,一年就收两三百斤玉米,现在给合作社种地,一个月可以拿两千左右,还是挺满意的。”
据兴义市花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仕奎介绍,目前合作社用了近500个工,蔬菜不愁销,因为都是订单。
据统计,现与中心展开供应合作的贫困基地、合作社已有31家,带动全市946户贫困户、3518人,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与191所学校达成生鲜供应协议,正在启动机关单位生鲜供应41家,日供销量达8.3万斤,月销售额为900万,年销售额可达1.2亿元。
据兴义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徐盛祥介绍:“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数达到9万多人,市场潜力非常大。今年以来,通过国有平台公司作为纽带,连接前端的种植农户以及合作社作为基地,把他们种植出来的优质的,符合食用要求的蔬菜配送给学校,降低了种植农户的销售后顾之忧,解决了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是兴义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泉涌工程方面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让食品配送走进餐厅,走进机关,走进部队,走进医院,通过助农增收,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让更多有地方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让老百姓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让老百姓的餐桌上出现更多绿色的自己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