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巍巍 —— 追记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
恳谈会现场,笑声一片。
暮色降临,姜仕坤下山时,心中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和想法。而包括李国等在内的一些群众,思想也开始松动起来。
“姜书记话并不多,跟我们包括同老百姓交流,也尽量都是用商量的语气讲话。他喜欢算经济账,尤其喜欢跟老百姓算经济账,这简单明了,最能说服人。”大田乡乡长田志敬认为,兰蛇坡人穷但不懒惰,在姜仕坤来过之后,当地苗族群众的发展热情被点燃了。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姜仕坤协调资金为兰蛇村民先后建起了100多口水窖,及一批烟水工程,老百姓的生活生产用水得到解决。
从2011年一直到2015年,姜仕坤每年都要上兰蛇坡,了解兰蛇村民增收情况,动员当地老百姓种烤烟、养羊。而即便时间匆忙,每次到大田乡,他也一定会请兰蛇村民代表前来座谈,一起谋划产业发展。
小寨组的李国,第一个质疑种草养羊的人,却最先站出来,依靠草山草坡资源,从2012年开始养羊,年均存栏八九十只,年均出售四五十只,收入5万元左右,成了村里的致富头人,也成了大田乡远近闻名的养羊能手。
二扇岩组组长熊必方,带领熊必芬、王小国等村民流转土地种烤烟,生活很快有了变化。到今年,全村种植烤烟300来亩,产值100多万元。
从思想解放、观念转变开始,兰蛇苗胞的生活渐渐有了明显起色。
脱贫攻坚,对晴隆人来说,必须要有“人十之我百之、千之”的付出。
晴隆县石漠化严重,喀斯特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3%,人均耕地仅0.77亩,其中坡耕地占65%,地少土薄,石头裸露,是去年确定的全省1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而这样的县,黔西南州只有晴隆、册亨和望谟。截止2015年底,晴隆县总人口34.2万,贫困人口尚有7.91万。
因贫困出名,晴隆县1995年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焦点访谈”当时报道称:晴隆是全国最贫困的县。到2000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156元,人均粮食335公斤,人民生活水平较为低下。
守着大山,看不到希望,这一直是当地干部和老百姓心里的痛。
进入新世纪,晴隆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的机遇,县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脱贫接力,致力拔穷根、摘穷帽。
2010年3月,姜仕坤当选晴隆县县长。2014年8月,他转任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和班子成员不折腾,不内耗,奋斗不息,治贫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