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出动力 金州教育谱新篇
把正向激励作为对干部工作正面强化和持续调动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提振干部的精气神。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进行提拔使用,去年提拔副县级领导3名、正科级干部9名、副科级干部5名,对具有培养潜质的年轻干部进行轮岗锻炼,局机关内部岗位交流12个,选派到义龙新区教育局挂职1人。对政治品质好、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年轻干部抽调到州教育局进行跟岗培养,从全州教育系统抽调年轻干部到州教育局跟班学习,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公开考试选调,7名年轻干部被录取调动,回原单位工作的同志均成为管理和业务骨干。争取州级财政资金150万元,对高考成绩突出的17所高中学校、106名高中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授予“黔西南州优秀教师”“黔西南州优秀班主任”“黔西南州教育工作者”称号共148名。局机关表彰优秀共产党员、“金州教育云”先进工作者、“爱与责任”巡回宣讲先进个人、“2016年全国学生定向竞标赛”筹办工作先进个人38名。在全局干部职工会上对驻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全州优秀共产党员、“两学一做争先锋,比学赶超展风采”系列竞赛活动和“贯彻州委‘1+3+3’发展体系,党旗引领走新路”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的15名同志进行表彰鼓励,引导干部职工向先进典型看齐。培育省级乡村名师、乡村教育家28名,设立乡村名师工作室、乡村教育家工作室、省级名校园长工作室47个,成立首个关工委“万里工作室”,设立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工作室和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教研工作室,聘请留守儿童精准关爱教育兼职教研员34名,着力打造示范引领先进典型。
严明负向约束 出不出事的动力
坚持把负向约束落到实处,通过召回管理,常态化约谈,形成警示教育与问责处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施干部召回管理以来共召回干部职工5人,跟踪考察3人,辞退2人,召回预警4人,岗位调整3人。通过学习教育、约谈培训、跟踪考察等方式,帮助干部补足精神之钙,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业务素养,增强落实能力,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对人岗不适、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和精神状态不佳的干部,根据其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采取调岗、免职等方式予以调整。每季度对各县(市)、义龙新区教育局,州直学校党组(党委)书记、局长(校长)、纪检组长和局机关科室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班子成员对分管科室负责人约谈20余次,科室负责人对科室人员进行约谈40余次,其中开展诫勉谈话13人次。通过约谈推进工作落实,推动全州教育工作向着更好更快方向发展。坚持把抓好制度建设作为巩固“四位一体”落实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考勤、公务用车、公务出差、财务现金管理、固定资产采购、差旅费报销等一系列制度,促进机关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高效率的方向迈进。目前,已形成“四位一体”配套制度10项,有效巩固了“四位一体”机制体制建设成果。
普法先行 家长学校谱新篇
把教育系统关工委普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教育活动常抓不懈,形成《抓住机遇,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典型材料上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省委书记陈敏尔,副省长陈鸣明等中央、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普安、义龙列入首批“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全州1468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均开办了家长学校,公办学校家长学校建校率达100%。建成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5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9所,州级示范家长学校85所。成立全省首个关工委“万里工作室”。全省法治教育、家长学校实验区工作现场推进会分别在我州召开。